高科技黃瓜32元一公斤,你會買單嗎?
上海市崇明區,一家占地面積近2000畝的蔬菜基地三個月前剛剛建成,主要生產西紅柿、甜椒、黃瓜和生菜。這里的蔬菜都種在巖棉基質上,而且是懸空種植,每一棵蔬菜都擁有一個自己的小房間,灌溉施肥有專線專送,每天定時定量供應。
在這個溫室里,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已經實現電腦實時管理。當出現灌溉、施肥,或者光照不足等報警信息后,工人只需要在電腦上操作一番,設備就會自動按照設定好的程序運轉。
這套從荷蘭引進的蔬菜生產系統,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勞動都可以實現無人管理。
一個多月后,這個蔬菜基地將會迎來豐收,除了黃瓜外,番茄和甜椒都將進入采摘期,每天的蔬菜產量將會達到二三十噸。可是這些主要由電腦和機器控制的無人蔬菜,在超市的價格賣到了每400克12.8元,相當于每公斤32元,這比普通黃瓜,每公斤12元左右的價格著實貴了不少。
蔬菜基地的無人生產設備全部是從荷蘭進口,對植物生長環境做到了精細管理,但白天黑夜24小時的管控以及多機械的持續運作,成本高昂。以黃瓜為例,蔬菜基地每公斤的生產成本是12元,而普通大棚的黃瓜生產成本通常每公斤只有1.2元。
無人蔬菜農場正全力降成本 未來2到3毛一斤的蔬菜令人期待
科技創新正在支撐農業的轉型升級,但是高企的成本,還讓一家蔬菜基地處于“一半冰山一半火海”中。而在上海松江區,有一家創辦多年的無人蔬菜農場,眼下正在進行技術迭代升級。他們的種植成本能不能降下來呢?
在這家蔬菜基地,一臺全自動機器人移栽設備正在將育成的幼苗通過機械轉移到定植箱內,完成移栽。剛育好的幼苗又矮又小,十分脆弱,以前這部分移栽工作必須靠人工完成,經過這次技術升級后,可以用機械設備完全替代人工。原本需要四個小時才能完成500盤的播種育苗過程,如今僅需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幾個月后,從播種到采收,這個蔬菜基地將全部實現無人化操作。
創始人馬強是計算機專業畢業,2012年,他自己租了一個5畝的試驗場地,走上了種菜之路。2017年,蔬菜基地從5畝擴大到了如今的100畝。但賣了兩年后,他發現種出來的蔬菜價格高、銷路窄、不受市場的青睞。
2019年,頂著巨大的壓力,馬強決定從頭再來,重新開發機器和程序。而之前30多萬元購入的設備,因為無法適應新的生產模式,只能當做廢鐵以兩三千元的價格賣掉了。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底,夢想終于照進現實。
馬強第一代的設備基本都是進口的,現在,他把所有進口設備全部換成了國產設備,成本相比以前有了大幅下降。他預計,穩定生產一年以后,他們的成本就能降到2到3毛一斤。
計劃打造10萬畝無人農場 上海甩出另一張王牌
馬強離平價有機蔬菜的夢想已越來越近。而眼下,越來越多的植物工廠在上海誕生。就在2020年12月,又一座巨型的“植物工廠”在上海奉賢區正式投產,占地730畝,試種了雞毛菜、芥藍、菠菜、菜心等品種。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各家的蔬菜種類都有限。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黃丹楓是上海市蔬菜學學科帶頭人,她告訴記者,現有的70多種主要蔬菜種類中,真正能實現產業化的只有少量品類,并不是所有品種都適合植物工廠。
黃丹楓告訴記者,對于不適合進入植物工廠的作物,目前也有了新的嘗試,那就是數字化無人農場,眼下正走向上海的田間地頭。
2月底,在上海嘉定區外岡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里,一群90后的小伙子正忙著對農機設備進行調試,為這個無人農場即將到來的春耕做好準備。
眼下趁著農閑時期,董平偉他們正抓緊時間進行機器調試優化,其中拖拉機的體型最為巨大,是重點測試對象。經過測試,這臺拖拉機的誤差在0到1厘米之間。
從前,人力駕駛拖拉機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不走直線,壓倒秧苗的情況,而無人駕駛拖拉機由于精確度高,幾乎不會壓倒秧苗。如今,這個合作社已對旋耕機、播種機、插秧機、自走式打藥機、收割機等多款農業機械進行了無人化改造。
截至2020年底,外岡鎮的200畝試驗稻田已經初步實現了耕、種、管、收等各環節的無人化作業。當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在不遠的未來,也許足不出戶,就能把地耕好,把秧插好,讓糧食歸倉。
無人農場的誕生,讓“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歷史一去不復返,如今也正式寫進了《上海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中。上海明確提出,計劃提高農業智能化生產水平,到2025年打造10萬畝糧食生產無人農場。
目前,工程師董平偉所在的公司已經自主開發了兼容北斗、GPS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算法,使農機自動駕駛的定位精度不斷提升。除了上海,這家公司在新疆、江蘇、山東等地的無人化農場都正在建設之中,一個智慧農業云端平臺正在建立。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在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章節中指出,要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
如今,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信息技術,開始走向田間,讓農業變得聰明起來。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打造智慧農業也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魏后凱認為,智慧農業是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的一個重要方式。
智慧農業助力高質量發展
在泥土中翻滾的農業和繁華時尚的上海,就這樣毫無違和地融合在了一起,上海不僅有高科技、有金融,柴米油鹽的民生保障,也同樣是經濟發展的大事。如今在上海的田間地頭,無論是春播夏種,還是秋收冬藏,農業生產的各環節都不乏“智慧因子”。智慧農業的生產效率是傳統農業無法比擬的。農業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帶來的困擾似乎也有了一把鑰匙。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也在農村。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傳統農業正在迎接顛覆式的改變,迎來智慧農業發展的新時期。這是鄉村的未來,也是國家的未來。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ue180.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