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2月2日電(記者 張煜歡)12月1日,2019中國鄉村振興暨首屆“一帶一路”農業農村發展論壇在杭州舉行。現場,農業領域專家學者探討應對“糧食挑戰”之策,分析如何將中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向縱深、更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奠定堅實基礎。
“糧食挑戰”不容小覷 智慧農業賦能生產
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區域項目負責人姚向君介紹,隨著2050年全球人口增長到90億,糧食需求正不斷增長。特別是清潔水、可耕地等資源愈發局限的當下,糧食生產面臨極大挑戰。
“在這方面,數字技術為我們創造了很多機會,可以改善生產、分配和管理農業的方式,是創新的加速器。針對小農戶和農民群體,尤其是原住民、貧困農戶,我們正致力于為他們打造‘一攬子解決方案’,通過開發移動APP、區塊鏈等技術,實現智慧農業的快速發展。”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理事長朱明具體提到,目前智慧三農的主要實現路徑包括智慧農田種植、智慧養殖業、智慧鄉村治理等。“如農業機器人(13.270, -0.17, -1.26%)是精準作業技術裝備中的核心,像農業無人機、無人拖拉機、擠奶機器人等,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其提供智能決策,將管理系統轉化為真實的人工智能系統,通過智能控制遠程操作和無人操作,減少勞動力依賴,通過認知技術確定農業目標,為農民提供各方面的技術服務和技術知識。”
他期待,未來通過加快建設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服務的智慧三農技術體系,以實現智慧農業關鍵技術研發,重大產品創制,形成智能農業技術集成的應用。
“糧食的問題始終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農村做糧積極性不高,我認為一部分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發展糧食積極性不高。”國務院參事、原農業部副部長劉堅說,解決糧食的勞動生產力問題,需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
“扶貧攻堅難,鞏固扶貧成果、建立扶貧的成效機制更是任重道遠。”劉堅說,“解決農產品(5.330, -0.03, -0.56%)緊缺難,實現農業現代化,我認為城鎮化的路子不能改,不是擔心誰來種地,而是進行中國農民隊伍的調整和優化。其次要推進改革,要以提高勞動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為目的地改革,靠過去提高產量、增加補貼、提高價格等舉措很難解決問題,必須提高勞動生產力。”
全國人大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委員、中國供銷合作社經濟學會會長李春生也提出,現階段農業產業鏈中,農民所處的生產環節風險相對較高,利潤最低,僅占總利潤的10%左右。“要注重農村合作社的組織帶動作用,目前農村產業的發展模式多是‘農村企業+合作社+農戶’,有220萬家農村合作社,要建立利益共享的連接機制,最大限度地把就業崗位留在農村,產業收益留給農民。”
李春生表示,中國農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業的資源、技術有很大互補性,稻米、小麥、薯類等全球主要農產品在上述地區占有很大比重。“要鼓勵農村產業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做好園區建設,尤其是布局農產品的種植和深加工,挖掘更大合作發展潛力。”
“糧食挑戰”不容小覷 智慧農業賦能生產
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區域項目負責人姚向君介紹,隨著2050年全球人口增長到90億,糧食需求正不斷增長。特別是清潔水、可耕地等資源愈發局限的當下,糧食生產面臨極大挑戰。
“在這方面,數字技術為我們創造了很多機會,可以改善生產、分配和管理農業的方式,是創新的加速器。針對小農戶和農民群體,尤其是原住民、貧困農戶,我們正致力于為他們打造‘一攬子解決方案’,通過開發移動APP、區塊鏈等技術,實現智慧農業的快速發展。”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理事長朱明具體提到,目前智慧三農的主要實現路徑包括智慧農田種植、智慧養殖業、智慧鄉村治理等。“如農業機器人(13.270, -0.17, -1.26%)是精準作業技術裝備中的核心,像農業無人機、無人拖拉機、擠奶機器人等,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其提供智能決策,將管理系統轉化為真實的人工智能系統,通過智能控制遠程操作和無人操作,減少勞動力依賴,通過認知技術確定農業目標,為農民提供各方面的技術服務和技術知識。”
他期待,未來通過加快建設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服務的智慧三農技術體系,以實現智慧農業關鍵技術研發,重大產品創制,形成智能農業技術集成的應用。
2019中國鄉村振興暨首屆“一帶一路”農業農村發展論壇現場。 張煜歡 攝
發展落腳農民 推動鄉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糧食的問題始終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農村做糧積極性不高,我認為一部分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發展糧食積極性不高。”國務院參事、原農業部副部長劉堅說,解決糧食的勞動生產力問題,需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
“扶貧攻堅難,鞏固扶貧成果、建立扶貧的成效機制更是任重道遠。”劉堅說,“解決農產品(5.330, -0.03, -0.56%)緊缺難,實現農業現代化,我認為城鎮化的路子不能改,不是擔心誰來種地,而是進行中國農民隊伍的調整和優化。其次要推進改革,要以提高勞動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為目的地改革,靠過去提高產量、增加補貼、提高價格等舉措很難解決問題,必須提高勞動生產力。”
全國人大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委員、中國供銷合作社經濟學會會長李春生也提出,現階段農業產業鏈中,農民所處的生產環節風險相對較高,利潤最低,僅占總利潤的10%左右。“要注重農村合作社的組織帶動作用,目前農村產業的發展模式多是‘農村企業+合作社+農戶’,有220萬家農村合作社,要建立利益共享的連接機制,最大限度地把就業崗位留在農村,產業收益留給農民。”
李春生表示,中國農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業的資源、技術有很大互補性,稻米、小麥、薯類等全球主要農產品在上述地區占有很大比重。“要鼓勵農村產業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做好園區建設,尤其是布局農產品的種植和深加工,挖掘更大合作發展潛力。”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ue180.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