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全球智慧農業市值將達到683.89億美元
“風里來,雨里去,一年四季離不開莊稼地”,生動表現了中國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基本面貌,但隨著近幾年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作為基礎產業的農業也開始與現代信息科技聯合,尋求新的生產經營方式,實現農業產業數字化、智能化、集約化變革。
經歷了以矮稈品種為代表的第一次綠色革命、以動植物轉基因為核心的第二次綠色革命,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的深度融合發展,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空間信息等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在線監測、精準作業、數字化管理的智慧農業被認為是有望掀起新一輪農業革命的新興技術,農業的第三次革命——“農業數字革命”正在到來。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的產業競爭力相比于發達國家力量相對薄弱。小農戶生產依然是我國農業的基本特征,人均耕地只有2畝,是美國1/200,農戶2.2-2.3億戶,50畝以下農戶耕地要占到全國耕地總面積的80%,不利于形成規模化生產。2019年我國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69%,設施農業機械化率31%-33%,畜禽養殖業機械化率35%,機械化率普遍偏低。
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需要從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管理模式等各方面進行全新的戰略布局。
現代農業信息科技將成為最活躍的農業生產力,通過與農業各生產力要素滲透,將極大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互聯網、農業人工智能、農業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將提升農業生產者決策和管理行為的智能化;農業傳感器、農業機器人、農業智能裝備等技術將實現傳統農業生產工具的轉型升級,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將徹底改變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方式、資源開發與管理模式,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據國際咨詢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智慧農業市值將達到683.89億美元,發展最快的是亞太地區(中國),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到14.12%,主要內容包括大田精準農業、智慧畜牧業、智慧漁業、智能溫室,主要技術包括遙感與傳感器系統、農業大數據與云服務技術、智能化農業裝備(無人機、機器人)。
盡管在規模化生產方面起步較晚,但近幾年我國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發展卻毫不遜色,將為我國智慧農業發展插上翅膀,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將邁入智能化、集約化、高效化和個性化發展新階段。
農村是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應用落地的最好場景
“農村是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應用落地的最好場景。農業生產中的大量重復性勞動,例如播種、施肥和撒農藥,都是可以被AI所取代的。”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及無人機技術,田地監控、噴灑農藥、施肥、收割等一系列農務活動都可以在無人的環境下精準、高效完成,信息技術將在未來農場中扮演重要角色。
基于此,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布局多年的第一批互聯網公司如阿里、騰訊、百度等便具有一定的優勢,華為更如是,以無人機設備為主營業務的大疆、極飛也能順利切入智慧農業領域。
去年11月,大疆發布了最新款T30農業植保無人機并搭載大疆智慧農業云平臺。智慧農業云平臺指導植保無人機進行作業,根據各類傳感器采集的作物長勢和病蟲害等農情信息生成相應的農業處方圖,在智能化設備的高度配合下,將幫助農民更精細地進行農田管理和生產經營規劃。
作為傳統的農墾及糧食集團,北大荒、中糧集團近幾年也開始在農業生產中嘗試信息化、智能化新技術,如今北大荒集團的所有大型農機都配備了衛星定位自動導航駕駛系統、智能數據監控和傳輸系統。精準控制播種機自動勻速播種、施肥,每千米行駛誤差可以控制在2厘米之內,一臺收獲機24小時可以作業1200畝。
無人化農場將是未來的重要趨勢,其推廣普及將把大量勞動力解放出來,小農生產的經營模式將逐漸被稀釋,規模化生產將創造更多的效益,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等曾受傳統農業威脅的問題也將得到改善。農業發展將朝著綠色、健康、可持續的方向邁進,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有望得到實現。
目前,智慧農業尚處于萌芽階段
前方是無人區,企業從無人機、數字基地、農產品溯源體系等幾個角度切入,未來向哪個方向發展還不能完全蓋棺定論。
但無論如何,集約、綠色、可持續是不謀而合的路徑。
在任何一個處于萌芽階段的領域,好的企業,很早就能被看出來。
因為人行,一切都行;人不行,一切都不行。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ue180.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