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十三五”以來,河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穩步推進鄉村建設,積極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子。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在不久前舉行的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提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更大突破、走在全國前列。”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718.6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3個貧困縣全部摘帽,953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河南省絕對貧困人口實現清零,減貧成效前所未有。
聚焦重點人群和重點地區,河南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精準后續幫扶,圍繞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預警,做到及時發現、精準施策。“全省對有勞動能力的,提供產業、就業等幫扶,幫他們依靠雙手勤勞致富;對沒有勞動能力的,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切實保障他們的生活,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河南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發展產業是擺脫貧困的治本之策,也是鄉村振興的長遠之計。3月11日,在封丘縣魯崗鎮前崗村的多肉種植基地內,村民孫建蔓忙著對大棚內的多肉植物進行分類管理。依靠多肉產業的帶動,孫建蔓和周邊村莊的300余戶低收入家庭成功實現脫貧致富。“在村里上班,時間靈活,能照顧到兩個孩子,每月能拿1500元基本工資,再加上政府給的各項補貼和丈夫打零工的收入,家里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因為聾啞,孫建蔓用手語比劃著,臉上露出了笑容。
坐落在紫云山腳下的襄城縣紫云鎮雷洞村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自脫貧攻堅以來,雷洞村上下齊心,把荒山變成了青山、青山變成了“金山”,通過發展民宿、餐飲、旅游等產業,基本實現“家家無閑人,人人有錢賺”,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2000元增長到如今的1.2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0萬元。
產業興則脫貧穩,鄉村產業發展讓數以萬計河南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資料顯示,全省大力培育發展帶貧主體,有1630個扶貧龍頭企業、1.02萬個帶貧專業合作社、3820個扶貧車間參與帶貧;其中,產業發展帶動貧困人口469萬人,占脫貧人口總數的72.5%,貧困地區基本形成了“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局面。
針對“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問題,“十三五”時期,河南省累計建設易地扶貧安置點858個,25.97萬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進了新房,實現了“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的夢想。
盧氏縣興賢里社區是河南最大的扶貧搬遷社區,居住有扶貧搬遷戶2757戶,人數達11227人,社區內配套了醫院、學校、生活超市等,還建有多個扶貧車間,來解決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從盧氏縣東明鎮深山區搬來的劉娟就住在這里。“之前一家靠種7畝山地維持生活,搬到這之后不僅分到一套125平方米的新房子,而且還就近找到了工作,現在不論是給老人看病,還是孩子上學,都比之前方便多了,能有現在的幸福生活,真要感謝黨和政府。”劉娟激動地說。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著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把解決好吃飯問題擺在“三農”工作的首要位置。近年來,河南省不負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特別是去年,經受住新冠肺炎疫情、洪澇災害、病蟲害等多道關口考驗,穩住了“三農”基本盤,把糧食生產主動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2020年糧食總產量達1365.16億斤,首次跨越1350億斤臺階。
春日里,從商水縣城區驅車前往該縣張莊鎮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沿途一望無際的麥苗青青,看著煞是壯觀,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讓人禁不住拿起手機拍下眼前的壯美畫面。
“360度旋轉攝像頭實時監測著田里莊稼,墑情、苗情、水肥等情況實時查看,點開手機上的軟件就能查看小麥長勢,還能控制噴灌閥門,實現多閥同澆,省工、省力、省時。”有了大數據、云計算等農業科技的保駕護航,種糧大戶周群元種起地來得心應手。
周群元的底氣來自河南省不折不扣地抓“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結果。去年以來,商水縣在張莊鎮實施了灌溉與排水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水肥一體化及物聯網工程等,建設了物聯網控制中心、土壤墑情監測站、病蟲害防治監測站等。同時,還引導農民合作社、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統一供種、供肥、田間管理等進行標準化生產,穩步提升了糧食品質和產量。
目前,河南省1.22億畝耕地中超過一半實現了“高標準”,到2025年,全省將建成高標準農田超8000萬畝;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3%,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5%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3%,持續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優質糧食工程,加快建設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河南推進糧食豐產豐收的“底氣”越來越足。
除了抓住糧食生產這個核心競爭力之外,河南省還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快速推進十大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形成多彩農業新格局。統計數據顯示,全省優勢特色農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7%;優質專用小麥、優質花生種植面積和食用菌、蔬菜、中藥材產值均居全國前列,焦作山藥、信陽茶葉、西峽香菇、正陽花生、鄢陵花卉等聞名全國。
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河南省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壯大肉、面、油脂、乳、果蔬制品等產業集群,推動更多農產品實現由賣原字號向賣制成品轉變、由賣普通商品向賣品牌商品轉變。多年來,全省培育了雙匯、三全等知名企業,涌現了好想你、華英等知名品牌,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當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各種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立足一產、做強二產、做活三產,河南省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創意農業、功能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完善適應農產品網絡銷售的支撐保障體系,讓更多農產品實現就地“線上增值”、農民實現就地“線上就業”。
有序推進鄉村建設,立足發展基礎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走進樓房林立、干凈整潔的蘭考縣谷營鎮曹莊村,處處都能嗅到春天的氣息。殊不知,在2015年之前,曹莊村卻是“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另一番景象。“當時,曹莊房屋破破爛爛,垃圾荒草遍地,村集體收入為零,在連續考核倒數、被鄉里兩次‘請’上臺表態發言后,我打起了退堂鼓。”曹莊村黨支部書記曹秀俊說起往事有點慚愧。
眼看著周邊的村莊一個比一個變得美了起來,讓曹秀俊產生了很大壓力。曹秀俊下定決心,“一定要帶著村民干出個樣子來。”之后,村里的鄉親們通過創先爭優,及各方面政策幫扶下,曹莊村的面貌逐漸發生變化:水泥路戶戶通達,隨處可見的花壇游園,健身器材設施齊全,清潔飲水通戶達院,天然氣進村入戶……
2016年底曹莊村順利脫貧摘帽,引進的5個扶貧產業項目為村集體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過上了好日子。”曹秀俊高興地說。
與曹莊村一樣,在河南省有成千上萬個鄉村正在變得更加整潔有序、美麗宜居。“清理了私搭亂建的旱廁,拆除了房前屋后的羊圈,垃圾不見了,蒼蠅也不亂飛了。”西平縣蔡寨回族鄉蔡寨村黨支部書記朱順興說,“村里有4條路3條溝,不僅清潔工經常打掃,村干部也分有責任段,老百姓很認可,之前拎個塑料袋隨手就扔,現在是自覺地投進垃圾箱里。”
自河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全省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學習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統籌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村莊規劃管理等重點任務,農村人居環境水平明顯提升。
截至目前,河南省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達到100%,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0%,污水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廢舊農膜綜合回收率達到80%,全省規模養殖場糞污設施配套率達到94%,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累計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680余萬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
立足發展基礎,河南省還持續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堅持科學編制鄉村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通盤考慮鄉村發展因素,不僅刷新了外在“顏值”,而且提升了內在“氣質”。目前,全省已創建“四美鄉村”3388個、“美麗小鎮”224個、“五美庭院”94.6萬個;通過實施“千萬工程”,選取了1000個行政村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樣板,有效帶動全省4萬多個行政村人居環境的整體提升。
農村變美,農村的吸引力變得更強了,河南不少地方開始挖掘鄉村的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等功能,把“風景”變成“產業”,將“美麗”轉化為“生產力”,在鄉村振興中走在了前列。信陽市平橋區打造郝堂村、新集村等望見山水、記住鄉愁的特色村落,滿眼綠色引來八方游客。
大田翻碧浪,沃土盡生輝,如今,放眼廣袤的中原鄉村,處處透著精氣神,展示著新變化、新氣象、新干勁,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在這里變成現實。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在不久前舉行的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提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更大突破、走在全國前列。”
718.6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3個貧困縣全部摘帽,953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河南省絕對貧困人口實現清零,減貧成效前所未有。
聚焦重點人群和重點地區,河南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精準后續幫扶,圍繞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預警,做到及時發現、精準施策。“全省對有勞動能力的,提供產業、就業等幫扶,幫他們依靠雙手勤勞致富;對沒有勞動能力的,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切實保障他們的生活,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河南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發展產業是擺脫貧困的治本之策,也是鄉村振興的長遠之計。3月11日,在封丘縣魯崗鎮前崗村的多肉種植基地內,村民孫建蔓忙著對大棚內的多肉植物進行分類管理。依靠多肉產業的帶動,孫建蔓和周邊村莊的300余戶低收入家庭成功實現脫貧致富。“在村里上班,時間靈活,能照顧到兩個孩子,每月能拿1500元基本工資,再加上政府給的各項補貼和丈夫打零工的收入,家里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因為聾啞,孫建蔓用手語比劃著,臉上露出了笑容。
坐落在紫云山腳下的襄城縣紫云鎮雷洞村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自脫貧攻堅以來,雷洞村上下齊心,把荒山變成了青山、青山變成了“金山”,通過發展民宿、餐飲、旅游等產業,基本實現“家家無閑人,人人有錢賺”,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2000元增長到如今的1.2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0萬元。
產業興則脫貧穩,鄉村產業發展讓數以萬計河南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資料顯示,全省大力培育發展帶貧主體,有1630個扶貧龍頭企業、1.02萬個帶貧專業合作社、3820個扶貧車間參與帶貧;其中,產業發展帶動貧困人口469萬人,占脫貧人口總數的72.5%,貧困地區基本形成了“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局面。
針對“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問題,“十三五”時期,河南省累計建設易地扶貧安置點858個,25.97萬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進了新房,實現了“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的夢想。
盧氏縣興賢里社區是河南最大的扶貧搬遷社區,居住有扶貧搬遷戶2757戶,人數達11227人,社區內配套了醫院、學校、生活超市等,還建有多個扶貧車間,來解決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從盧氏縣東明鎮深山區搬來的劉娟就住在這里。“之前一家靠種7畝山地維持生活,搬到這之后不僅分到一套125平方米的新房子,而且還就近找到了工作,現在不論是給老人看病,還是孩子上學,都比之前方便多了,能有現在的幸福生活,真要感謝黨和政府。”劉娟激動地說。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著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把解決好吃飯問題擺在“三農”工作的首要位置。近年來,河南省不負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特別是去年,經受住新冠肺炎疫情、洪澇災害、病蟲害等多道關口考驗,穩住了“三農”基本盤,把糧食生產主動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2020年糧食總產量達1365.16億斤,首次跨越1350億斤臺階。
春日里,從商水縣城區驅車前往該縣張莊鎮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沿途一望無際的麥苗青青,看著煞是壯觀,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讓人禁不住拿起手機拍下眼前的壯美畫面。
“360度旋轉攝像頭實時監測著田里莊稼,墑情、苗情、水肥等情況實時查看,點開手機上的軟件就能查看小麥長勢,還能控制噴灌閥門,實現多閥同澆,省工、省力、省時。”有了大數據、云計算等農業科技的保駕護航,種糧大戶周群元種起地來得心應手。
周群元的底氣來自河南省不折不扣地抓“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結果。去年以來,商水縣在張莊鎮實施了灌溉與排水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水肥一體化及物聯網工程等,建設了物聯網控制中心、土壤墑情監測站、病蟲害防治監測站等。同時,還引導農民合作社、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統一供種、供肥、田間管理等進行標準化生產,穩步提升了糧食品質和產量。
目前,河南省1.22億畝耕地中超過一半實現了“高標準”,到2025年,全省將建成高標準農田超8000萬畝;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3%,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5%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3%,持續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優質糧食工程,加快建設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河南推進糧食豐產豐收的“底氣”越來越足。
除了抓住糧食生產這個核心競爭力之外,河南省還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快速推進十大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形成多彩農業新格局。統計數據顯示,全省優勢特色農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7%;優質專用小麥、優質花生種植面積和食用菌、蔬菜、中藥材產值均居全國前列,焦作山藥、信陽茶葉、西峽香菇、正陽花生、鄢陵花卉等聞名全國。
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河南省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壯大肉、面、油脂、乳、果蔬制品等產業集群,推動更多農產品實現由賣原字號向賣制成品轉變、由賣普通商品向賣品牌商品轉變。多年來,全省培育了雙匯、三全等知名企業,涌現了好想你、華英等知名品牌,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當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各種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立足一產、做強二產、做活三產,河南省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創意農業、功能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完善適應農產品網絡銷售的支撐保障體系,讓更多農產品實現就地“線上增值”、農民實現就地“線上就業”。
有序推進鄉村建設,立足發展基礎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走進樓房林立、干凈整潔的蘭考縣谷營鎮曹莊村,處處都能嗅到春天的氣息。殊不知,在2015年之前,曹莊村卻是“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另一番景象。“當時,曹莊房屋破破爛爛,垃圾荒草遍地,村集體收入為零,在連續考核倒數、被鄉里兩次‘請’上臺表態發言后,我打起了退堂鼓。”曹莊村黨支部書記曹秀俊說起往事有點慚愧。
眼看著周邊的村莊一個比一個變得美了起來,讓曹秀俊產生了很大壓力。曹秀俊下定決心,“一定要帶著村民干出個樣子來。”之后,村里的鄉親們通過創先爭優,及各方面政策幫扶下,曹莊村的面貌逐漸發生變化:水泥路戶戶通達,隨處可見的花壇游園,健身器材設施齊全,清潔飲水通戶達院,天然氣進村入戶……
2016年底曹莊村順利脫貧摘帽,引進的5個扶貧產業項目為村集體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過上了好日子。”曹秀俊高興地說。
與曹莊村一樣,在河南省有成千上萬個鄉村正在變得更加整潔有序、美麗宜居。“清理了私搭亂建的旱廁,拆除了房前屋后的羊圈,垃圾不見了,蒼蠅也不亂飛了。”西平縣蔡寨回族鄉蔡寨村黨支部書記朱順興說,“村里有4條路3條溝,不僅清潔工經常打掃,村干部也分有責任段,老百姓很認可,之前拎個塑料袋隨手就扔,現在是自覺地投進垃圾箱里。”
自河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全省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學習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統籌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村莊規劃管理等重點任務,農村人居環境水平明顯提升。
截至目前,河南省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達到100%,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0%,污水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廢舊農膜綜合回收率達到80%,全省規模養殖場糞污設施配套率達到94%,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累計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680余萬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
立足發展基礎,河南省還持續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堅持科學編制鄉村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通盤考慮鄉村發展因素,不僅刷新了外在“顏值”,而且提升了內在“氣質”。目前,全省已創建“四美鄉村”3388個、“美麗小鎮”224個、“五美庭院”94.6萬個;通過實施“千萬工程”,選取了1000個行政村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樣板,有效帶動全省4萬多個行政村人居環境的整體提升。
農村變美,農村的吸引力變得更強了,河南不少地方開始挖掘鄉村的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等功能,把“風景”變成“產業”,將“美麗”轉化為“生產力”,在鄉村振興中走在了前列。信陽市平橋區打造郝堂村、新集村等望見山水、記住鄉愁的特色村落,滿眼綠色引來八方游客。
大田翻碧浪,沃土盡生輝,如今,放眼廣袤的中原鄉村,處處透著精氣神,展示著新變化、新氣象、新干勁,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在這里變成現實。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ue180.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