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2010年提出的氣候智慧型農業,是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一種既能保持農業生產能力,又能實現固碳減排和緩解氣候變化的發展新模式,概括為八個字“固碳、減排、穩糧、增收”。
有研究表明,過去50年間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85℃,人類活動向大氣中排放過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今天,氣候變化帶來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頻發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遭遇。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用僅占世界7%的可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與此同時,作為遭受自然災害最多的國家之一,氣候變化已成為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兼顧到14億人口的糧食安全,兼顧到近6億中國農民的生計與發展,兼顧到在《巴黎協定》框架下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承諾、擔當與責任,兼顧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基本國策的實施方略與現實成效?尋找一種既能保持農業發展和生產能力,又能實現固碳減排和緩解氣候變化的發展新模式就顯得非常迫切,氣候智慧型農業充分考慮了應對糧食安全和氣候變化挑戰的經濟、社會、環境等復雜性,提出通過發展技術,改善政策和投資環境,實現在氣候變化條件下糧食安全、資源高效、經濟合理、固碳減排。
2013年原農業部與全球環境基金和世界銀行等機構接觸,謀劃設立“全球環境基金——中國氣候智慧型農業”項目;2014年在財政部支持下,原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牽頭完成了項目設計和項目實施管理機構,并正式簽訂相關協議;2015年“全球環境基金——中國氣候智慧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項目”正式實施。該項目圍繞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作物生產系統,在主產區安徽和河南建立10萬畝示范區,開展“小麥—水稻”和“小麥—玉米”生產減排增碳的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配套政策的創新與應用、公眾知識的拓展與提升等活動,提高化肥、農藥、灌溉水等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和農機作業效率,減少作物系統碳排放,增加農田土壤碳儲量。
“氣候智慧型農業”與我們熟悉的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可持續農業相比,最大的不同應該是突出了固碳減排與氣候變化應對等核心內涵,總體目標也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打造氣候智慧型農業的具體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目標上追求共贏,針對糧食安全、農業發展、氣候變化三者錯綜復雜的挑戰與矛盾,建立相應的應對策略,構建有彈性的管理和技術體系,創建協同效應和實現共贏;二是在實施上突出因地制宜,可以根據特定國情或特定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確立相應的實施策略與技術模式,尤其要重視農戶生計改善;三是在機制上強調利益協調,注重各行業之間的交互關系和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協調部門關系和各方利益,在滿足不同利益的取舍上有相應決策;四是在路徑上依靠制度創新,努力通過政策、金融投資和管理制度優化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當前,綠色理念正在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我們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機遇期。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反復強調要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要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氣候智慧型農業的發展理念總體上符合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農業綠色發展戰略的需求,對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意義重大,有現實的需求和未來發展的廣闊前景。
有研究表明,過去50年間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85℃,人類活動向大氣中排放過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今天,氣候變化帶來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頻發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遭遇。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用僅占世界7%的可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與此同時,作為遭受自然災害最多的國家之一,氣候變化已成為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兼顧到14億人口的糧食安全,兼顧到近6億中國農民的生計與發展,兼顧到在《巴黎協定》框架下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承諾、擔當與責任,兼顧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基本國策的實施方略與現實成效?尋找一種既能保持農業發展和生產能力,又能實現固碳減排和緩解氣候變化的發展新模式就顯得非常迫切,氣候智慧型農業充分考慮了應對糧食安全和氣候變化挑戰的經濟、社會、環境等復雜性,提出通過發展技術,改善政策和投資環境,實現在氣候變化條件下糧食安全、資源高效、經濟合理、固碳減排。
2013年原農業部與全球環境基金和世界銀行等機構接觸,謀劃設立“全球環境基金——中國氣候智慧型農業”項目;2014年在財政部支持下,原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牽頭完成了項目設計和項目實施管理機構,并正式簽訂相關協議;2015年“全球環境基金——中國氣候智慧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項目”正式實施。該項目圍繞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作物生產系統,在主產區安徽和河南建立10萬畝示范區,開展“小麥—水稻”和“小麥—玉米”生產減排增碳的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配套政策的創新與應用、公眾知識的拓展與提升等活動,提高化肥、農藥、灌溉水等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和農機作業效率,減少作物系統碳排放,增加農田土壤碳儲量。
“氣候智慧型農業”與我們熟悉的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可持續農業相比,最大的不同應該是突出了固碳減排與氣候變化應對等核心內涵,總體目標也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打造氣候智慧型農業的具體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目標上追求共贏,針對糧食安全、農業發展、氣候變化三者錯綜復雜的挑戰與矛盾,建立相應的應對策略,構建有彈性的管理和技術體系,創建協同效應和實現共贏;二是在實施上突出因地制宜,可以根據特定國情或特定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確立相應的實施策略與技術模式,尤其要重視農戶生計改善;三是在機制上強調利益協調,注重各行業之間的交互關系和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協調部門關系和各方利益,在滿足不同利益的取舍上有相應決策;四是在路徑上依靠制度創新,努力通過政策、金融投資和管理制度優化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當前,綠色理念正在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我們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機遇期。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反復強調要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要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氣候智慧型農業的發展理念總體上符合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農業綠色發展戰略的需求,對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意義重大,有現實的需求和未來發展的廣闊前景。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ue180.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