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該主題日的設定是為了呼吁世界各國重視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提起糧食,大家往往會想到農業上的“后進生”非洲。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數據,非洲是世界上糧食安全問題最嚴重的地區,約有3億人口吃不飽飯,其中近1億人嚴重營養不良,分別占全非洲人口的25%和8%。但另一方面,非洲有著得天獨厚發展農業的條件,許多地區土地肥沃、可耕地面積廣闊、陽光充足、勞動力資源豐富。只是因為受基建落后、缺乏投資、機械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制約,非洲大陸迄今仍未能實現糧食自給。但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和投資者投身非洲大陸,用“中國農機”“中國技術”,將肥沃土地轉化為高產良田,為促進非洲各國農業發展、緩解糧食短缺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個世界糧食日,記者帶你走進三個南部非洲國家,看看“中國力量”如何幫助這里“走出饑餓”。
莫桑比克:“中國農技”讓當地農戶實現豐收
在莫桑比克加扎省的賽賽市,靜靜流淌的林波波河兩岸,坐落著中企建立的萬寶農業園。這一集水稻種植、倉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項目,可謂是中莫農業合作的“明星項目”,每年為當地創造1000個就業崗位,并通過合作種植,帶動至少500戶當地農戶參與水稻生產,合作種植面積達1萬畝。
項目負責人胡計高告訴記者,每個種植戶每年因水稻種植可收入約5000元到1萬元人民幣,相當于該國人均GDP的1.5倍到3倍。
馬辛格是參與該項目的500多個合作種植戶之一,也是當地傳播中國水稻種植技術的“示范戶”。他告訴記者,以前當地的種稻方式非常原始,不懂育苗、沒有機械設備,靠天吃飯。5年前,他主動申請加入萬寶農業園項目,承包了2公頃土地。中方人員指導他播種、操作農機,進行灌溉、排水、施肥、除草和驅鳥等日常田間管理,還提供設備協助他收割水稻。
馬辛格感慨地說,5年來,他最大的感受是,糧食產量有保證,收入明顯增加。“以前我只有一間茅草屋,現在我蓋起了水泥房,購置了家電和家具,合作種植讓我的生活發生巨大改變。”
據加扎省農業廳廳長拉蒂福介紹,項目極大提升當地的糧食產量,以前農戶自種地平均產量為每公頃3噸糧食,現在合作種植地平均糧食產量可以達到每公頃7噸到9噸,增產133%到200%。項目給當地帶來巨大收益,當地民眾的收入水平穩步提升。
津巴布韋:“中國農機”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
在9月舉行的津巴布韋農業展上,中國援津巴布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的展位吸引了大量客戶,津總統姆南加古瓦和副總統奇溫加都來駐足參觀。示范中心展示的指針式噴灌機、圓捆機、摟草機、小麥施肥播種機、卷盤式噴灌機和超重耙、煙草移栽機等系列產品,能滿足津巴布韋大、中、小型農戶的各類需求,吸引了大量農戶關注和訂購。
在展會上,示范中心負責人李偉偉告訴記者,在示范中心的運作下,運用先進物聯網技術的免耕精量播種機和拖拉機自動導航技術也亮相此次展會,這也是中國智能農機首次進入津巴布韋市場,“中國智造”農機從此在津巴布韋落地生根。
李偉偉表示,多年來,示范中心帶來的中國農機已經在津巴布韋全國各地開花結果,極大促進了當地農業發展。
當地農場主基詩莉之前一直使用傳統的鋁合金制移管進行噴灌。從2018年開始,她從示范中心購買了大型指針式噴灌機,隨后連續三年,她每年都購買兩臺這樣的噴灌機,目前整個農場所有可耕地全部使用示范中心的噴灌機。由于現代灌溉技術的使用,基詩莉的農場收益大幅提高。她告訴記者,“中國農機”使其農場從一個傳統農場轉變為現代化農場,帶來的不僅是更高的收益、更低的勞動強度,還有更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
安哥拉:“中國農場”為當地培養農業人才
江洲農業萬博農場項目2016年在安哥拉投入運營。項目負責人朱晉林介紹說,這些年來,除了擴大開墾規模,建立種子培育基地,農場開展的另一項主要工作就是為當地培養農業技術人才。多年來,江洲農業先后與江蘇、黑龍江等省的農業科研機構合作開辦培訓班,將中國先進的馬鈴薯、玉米、大豆、水稻的種植技術傳授給當地農技人員和普通農民,并資助多名安哥拉學生來到中國學習農業技術。
朱晉林告訴記者,不少當地農戶利用黑龍江農科院研究出的優良土豆品種,改良了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手段,提高了耕作和管理水平,產量也明顯增加。現在,除了農場附近的農戶,來自萬博省和安哥拉其他省份的農戶也積極到農場學習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希望借助中國技術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和水平。
朱晉林認為,中國是農業大國,有著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和現代化的農機設備;而非洲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農業條件得天獨厚。中非農業合作有很強的互補性,也應該成為雙方合作的一個重點領域。他相信,在“中國農技”和“中國農機”的幫助下,非洲農業有望實現快速發展,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也將不再只是夢想。(總臺記者 高俊雅)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莫桑比克:“中國農技”讓當地農戶實現豐收
△萬寶農業項目開墾的稻田
在莫桑比克加扎省的賽賽市,靜靜流淌的林波波河兩岸,坐落著中企建立的萬寶農業園。這一集水稻種植、倉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項目,可謂是中莫農業合作的“明星項目”,每年為當地創造1000個就業崗位,并通過合作種植,帶動至少500戶當地農戶參與水稻生產,合作種植面積達1萬畝。
項目負責人胡計高告訴記者,每個種植戶每年因水稻種植可收入約5000元到1萬元人民幣,相當于該國人均GDP的1.5倍到3倍。
△當地合作種植戶喜獲豐收
馬辛格是參與該項目的500多個合作種植戶之一,也是當地傳播中國水稻種植技術的“示范戶”。他告訴記者,以前當地的種稻方式非常原始,不懂育苗、沒有機械設備,靠天吃飯。5年前,他主動申請加入萬寶農業園項目,承包了2公頃土地。中方人員指導他播種、操作農機,進行灌溉、排水、施肥、除草和驅鳥等日常田間管理,還提供設備協助他收割水稻。
馬辛格感慨地說,5年來,他最大的感受是,糧食產量有保證,收入明顯增加。“以前我只有一間茅草屋,現在我蓋起了水泥房,購置了家電和家具,合作種植讓我的生活發生巨大改變。”
據加扎省農業廳廳長拉蒂福介紹,項目極大提升當地的糧食產量,以前農戶自種地平均產量為每公頃3噸糧食,現在合作種植地平均糧食產量可以達到每公頃7噸到9噸,增產133%到200%。項目給當地帶來巨大收益,當地民眾的收入水平穩步提升。
津巴布韋:“中國農機”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
在9月舉行的津巴布韋農業展上,中國援津巴布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的展位吸引了大量客戶,津總統姆南加古瓦和副總統奇溫加都來駐足參觀。示范中心展示的指針式噴灌機、圓捆機、摟草機、小麥施肥播種機、卷盤式噴灌機和超重耙、煙草移栽機等系列產品,能滿足津巴布韋大、中、小型農戶的各類需求,吸引了大量農戶關注和訂購。
在展會上,示范中心負責人李偉偉告訴記者,在示范中心的運作下,運用先進物聯網技術的免耕精量播種機和拖拉機自動導航技術也亮相此次展會,這也是中國智能農機首次進入津巴布韋市場,“中國智造”農機從此在津巴布韋落地生根。
△中國援津巴布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參加津巴布韋農業展
李偉偉表示,多年來,示范中心帶來的中國農機已經在津巴布韋全國各地開花結果,極大促進了當地農業發展。
△津巴布韋農戶使用從示范中心購買的設備收割小麥
當地農場主基詩莉之前一直使用傳統的鋁合金制移管進行噴灌。從2018年開始,她從示范中心購買了大型指針式噴灌機,隨后連續三年,她每年都購買兩臺這樣的噴灌機,目前整個農場所有可耕地全部使用示范中心的噴灌機。由于現代灌溉技術的使用,基詩莉的農場收益大幅提高。她告訴記者,“中國農機”使其農場從一個傳統農場轉變為現代化農場,帶來的不僅是更高的收益、更低的勞動強度,還有更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
安哥拉:“中國農場”為當地培養農業人才
江洲農業萬博農場項目2016年在安哥拉投入運營。項目負責人朱晉林介紹說,這些年來,除了擴大開墾規模,建立種子培育基地,農場開展的另一項主要工作就是為當地培養農業技術人才。多年來,江洲農業先后與江蘇、黑龍江等省的農業科研機構合作開辦培訓班,將中國先進的馬鈴薯、玉米、大豆、水稻的種植技術傳授給當地農技人員和普通農民,并資助多名安哥拉學生來到中國學習農業技術。
△江洲農業萬博農場里的糧倉
朱晉林告訴記者,不少當地農戶利用黑龍江農科院研究出的優良土豆品種,改良了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手段,提高了耕作和管理水平,產量也明顯增加。現在,除了農場附近的農戶,來自萬博省和安哥拉其他省份的農戶也積極到農場學習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希望借助中國技術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和水平。
△江洲農業萬博農場項目負責人朱晉林(左)向當地農戶介紹農業技術
朱晉林認為,中國是農業大國,有著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和現代化的農機設備;而非洲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農業條件得天獨厚。中非農業合作有很強的互補性,也應該成為雙方合作的一個重點領域。他相信,在“中國農技”和“中國農機”的幫助下,非洲農業有望實現快速發展,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也將不再只是夢想。(總臺記者 高俊雅)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ue180.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