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打藥、殺菌,通過手機管理軟件對大棚內的溫濕度進行監測,采用“物聯網+”系統實時掌握蔬菜生長情況,對數據進行管控,來年根據數據調整種植……
不親眼所見,你無法想象數字農業建設給農民帶來的便利。在山東省惠民縣現代農業產業園,記者親眼看到了數字建設讓現代農業產生的變化。
自2020年9月被評為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以來,山東省惠民縣積極構建數字經濟體系,建設數字生態,打造拳頭產品,實現數字決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惠民做法、惠民經驗,為山東省全面推進數字鄉村發展提供樣板。
數字賦能,農業生產有了智慧“大腦”
“你看,通過手機APP就能了解大棚里的狀況,蔬菜的生長情況一目了然。”在惠民縣麻店鎮西萬村朱寧的大棚里,朱寧拿著手機對記者說。
在惠民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食用菌扶貧示范園,農業物聯網監控平臺的大屏上報警記錄、數據表格、視頻監視、發菌車間、氣象站等實時數據清晰可見。
全程農事記錄,動態監測采集農產品的產地空間位置、面積、產量、預計上市時間,為農戶、農場與農企提供科學的生產管理解決方案……有了物聯網、大數據,農民就像裝上了智慧大腦。
天上是無人機,地下是無人車,惠民現代農業產業園完全實現了病蟲害防治自動化、智能化。如今,146個食用菌溫室大棚全部安裝了窄帶物聯網生產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了溫度、濕度等智能化管理,6000畝高標準化花木示范基地實施水肥一體化,產品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惠民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到20.5%,年產值41.4億元,其中食用菌、花木主導產業產值26.7億元。
數字賦能 從農田到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提起“惠民原耕”,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是2017年,惠民縣為了整合資源,抱團發展闖市場創立的。
“惠民原耕”品牌一經推出,就受到群眾的歡迎,人們為吃到原汁原味的農產品而興奮。
武定府醬菜是中華老字號,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被命名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獨特的風味及鮮明的特色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打造農產品上行體系,提高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能力,關系到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
為不斷完善品牌準入流程和標準化基地準入流程,嚴把源頭關口,惠民縣運用物聯網技術,建立“食品安全”嚴格管控體系。同時,將部分“惠民原耕”“武定府醬菜”等產品信息納入追溯系統網絡平臺,實行產品“一品一碼”,實現了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產品全程可追溯。
數字賦能 助力鄉村振興
輕輕一點,需要的快遞進來,“農村產”運出去……
走進惠民縣安能物流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忙著裝車,準備將貨物發往廣東。負責人李寶科介紹,他們一天的發貨量在15噸左右,一天能掙到2000元。
為強化科技創新應用,惠民縣打造建筑面積3000㎡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向全縣提供一站式、全流程電子商務服務資源,帶動當地特色產品上行。
惠民縣以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核心,以14個鎮辦電商服務站為支撐,打造三級服務體系,輻射、服務、帶動全縣電商發展。搭建大數據平臺,整合各大快遞公司,共享物流數據、共同配送。在14個鎮辦建立標準化電商物流配送中心,設立109個社區服務站點,搭建起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打通“網貨下鄉”與“農產品進城”的“最后一公里”,實現行政村物流服務站全覆蓋。
作為數字鄉村發展齊魯樣板,惠民縣將數字融入鄉村治理的方方面面。
建設“一部手機游惠民”APP,加大“孫子故里•智慧惠民”品牌營銷,推進惠民旅游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建設智慧交通應用系統,打造“1中心+4平臺+1服務”的系統框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發揮交通基礎設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如今,惠民縣開通網上賦能店鋪超過216個,網絡銷售額達92.66萬元,實現貧困群體分紅3.43萬元。2020年9月成功創建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創新打造的“電子商務+鄉村快遞共配”服務品牌被國家交通部發文推廣。
惠民縣的老百姓,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數字化帶來的好處。
“我現在主要從事育苗和種菜,去年收入達40萬左右。”談起數字農業的感受,朱寧連說,“快捷、方便。”
不親眼所見,你無法想象數字農業建設給農民帶來的便利。在山東省惠民縣現代農業產業園,記者親眼看到了數字建設讓現代農業產生的變化。
自2020年9月被評為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以來,山東省惠民縣積極構建數字經濟體系,建設數字生態,打造拳頭產品,實現數字決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惠民做法、惠民經驗,為山東省全面推進數字鄉村發展提供樣板。
標準化香菇生產大棚 張代生攝
數字賦能,農業生產有了智慧“大腦”
“你看,通過手機APP就能了解大棚里的狀況,蔬菜的生長情況一目了然。”在惠民縣麻店鎮西萬村朱寧的大棚里,朱寧拿著手機對記者說。
在惠民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食用菌扶貧示范園,農業物聯網監控平臺的大屏上報警記錄、數據表格、視頻監視、發菌車間、氣象站等實時數據清晰可見。
全程農事記錄,動態監測采集農產品的產地空間位置、面積、產量、預計上市時間,為農戶、農場與農企提供科學的生產管理解決方案……有了物聯網、大數據,農民就像裝上了智慧大腦。
天上是無人機,地下是無人車,惠民現代農業產業園完全實現了病蟲害防治自動化、智能化。如今,146個食用菌溫室大棚全部安裝了窄帶物聯網生產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了溫度、濕度等智能化管理,6000畝高標準化花木示范基地實施水肥一體化,產品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惠民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到20.5%,年產值41.4億元,其中食用菌、花木主導產業產值26.7億元。
數字賦能 從農田到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標準化香菇生產大棚 張代生攝
提起“惠民原耕”,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是2017年,惠民縣為了整合資源,抱團發展闖市場創立的。
“惠民原耕”品牌一經推出,就受到群眾的歡迎,人們為吃到原汁原味的農產品而興奮。
武定府醬菜是中華老字號,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被命名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獨特的風味及鮮明的特色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打造農產品上行體系,提高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能力,關系到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
為不斷完善品牌準入流程和標準化基地準入流程,嚴把源頭關口,惠民縣運用物聯網技術,建立“食品安全”嚴格管控體系。同時,將部分“惠民原耕”“武定府醬菜”等產品信息納入追溯系統網絡平臺,實行產品“一品一碼”,實現了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產品全程可追溯。
花菇 張代生攝
數字賦能 助力鄉村振興
輕輕一點,需要的快遞進來,“農村產”運出去……
走進惠民縣安能物流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忙著裝車,準備將貨物發往廣東。負責人李寶科介紹,他們一天的發貨量在15噸左右,一天能掙到2000元。
為強化科技創新應用,惠民縣打造建筑面積3000㎡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向全縣提供一站式、全流程電子商務服務資源,帶動當地特色產品上行。
惠民縣以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核心,以14個鎮辦電商服務站為支撐,打造三級服務體系,輻射、服務、帶動全縣電商發展。搭建大數據平臺,整合各大快遞公司,共享物流數據、共同配送。在14個鎮辦建立標準化電商物流配送中心,設立109個社區服務站點,搭建起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打通“網貨下鄉”與“農產品進城”的“最后一公里”,實現行政村物流服務站全覆蓋。
作為數字鄉村發展齊魯樣板,惠民縣將數字融入鄉村治理的方方面面。
建設“一部手機游惠民”APP,加大“孫子故里•智慧惠民”品牌營銷,推進惠民旅游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建設智慧交通應用系統,打造“1中心+4平臺+1服務”的系統框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發揮交通基礎設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如今,惠民縣開通網上賦能店鋪超過216個,網絡銷售額達92.66萬元,實現貧困群體分紅3.43萬元。2020年9月成功創建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創新打造的“電子商務+鄉村快遞共配”服務品牌被國家交通部發文推廣。
惠民縣的老百姓,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數字化帶來的好處。
“我現在主要從事育苗和種菜,去年收入達40萬左右。”談起數字農業的感受,朱寧連說,“快捷、方便。”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ue180.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