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劉地合作社的發展不是個例。近年來,我市農機部門以全省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行動和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為抓手,早謀劃、早布局,通過持續推動裝備升級、開展設施建設、強化主體培育和人才培養,落實機收減損各項舉措,保障糧食安全,不斷推動我市農機化全程全面、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我市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和秋收秋種保駕護航。
降低損耗 顆粒歸倉多保障
10月24日,2021年江蘇省秋糧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昆山賽點)在我市淀山湖鎮民和村舉辦。大比武活動考核選手的作業效率、損失率等方面,引導廣大農機手在生產實踐中不斷提升操作技能,為實現糧食顆粒歸倉貢獻機械化力量。
秉持著“減損就是增產”的意識,我市在機收減損上挖掘潛力,促進增產增收。為確保秋收秋種期間農機具的安全投產,農機部門從9月份就開展了全面農機檢修和更新工作,完成農機具維修保養近800余臺套;更新各類農機具191臺套。秋收時節,我市農機科技志愿者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糧食機損率檢測,科學指導農機手做好機收減損工作,力爭將糧食的機收損失降至最低。市農機推廣站工作人員在農機檢修和農忙時節發放宣傳品和機收減損手冊,營造農機合作社、農機手以及全社會關注機收減損的濃厚氛圍。
機收減損需要高標準農機具供給。我市積極調配426臺水稻聯合收割機、187臺糧食烘干機投入秋收秋種,進一步提高糧食機收作業質量。“機收環節的損失降下去了,田間產量才可以完全轉化為倉庫產量。”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市水稻收割面積12.17萬畝,比上年增加0.93萬畝,增幅8.3%,預計產量7.6萬噸,增幅8.5%。
延伸生產 稻米全程不落地
今年8月,巴城鎮農地股份專業合作聯社申報的糧食“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通過專家組驗收。這是我市申報的全省首批糧食“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項目。該服務中心建有高標準農機倉庫1200平方米及配套農機維修間、配件庫,擁有農機裝備275臺,建有585平方米的烘干用房并配備烘干設備8臺,建有立式低溫儲糧倉2座、稻米加工流水線1條。該服務中心還在國內率先打造工廠化水稻集中育秧中心。
這是我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的縮影。近年來,農機部門以市級農業重點工程建設(農業園區)為載體,大力推進以糧食產地烘干中心為核心的稻米“全程不落地”系統建設,不斷延伸稻米機械化生產產業鏈,打通稻米產后機械化生產“最后一公里”。
目前,我市產地稻米低溫儲藏能力達7000噸并配套建有稻米儲藏設施4處、加工生產線5條,產地稻米加工能力達6噸/小時。全市稻米產業由傳統的“稻谷帶殼賣”不斷向“精米貼牌售”轉變。巴城鎮農地股份專業合作聯社成功注冊“巴城”牌大米,實現年銷售400余噸,銷售收入近400萬元。
示范引領 綠色農機助發展
錦溪鎮長云村北農場中,各種大型農用機械輪番登場。水稻收割結束后,秸稈打捆機開始打捆作業,沒多久,兩臺拖拉機帶著圓盤犁在田里開始穿梭。“秸稈還田,改良了土壤,增加了肥力,保護了環境。”長云村北農場負責人表示。
綠色農機助力我市農業綠色發展。農機部門持續推進綠色高效農機裝備推廣應用,引領全市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對于秸稈還田,我市制定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路線與作業標準,配套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補助政策,確保秸稈機械化還田質量和水平。全市秸稈機械化還田率始終保持在97%以上。
自2017年始,我市累計引進水稻側深施肥插秧機72臺套,完成側深施肥機插面積近4萬畝,同時持續開展“育秧流水線+硬(旱)地育秧”技術、有機水稻覆膜機插、水稻無人機飛播等綠色高效種植裝備與技術的引進與試驗示范,不斷提升水稻綠色高效種植水平。同時,我市還大力推廣農作物精準減量施藥技術,發展高效植保,引進自走式高地隙植保機52臺、無人植保飛機45臺,實現稻麥種植全覆蓋。
與此同時,我市以產能擴容引領綠色烘干,已經建成的糧食產地烘干中心(點)35處,其中以電能、天然氣為熱源的綠色清潔能源烘干機占比達90%,以綠色烘干做優做長稻米產業鏈。
筑牢根本 人才培育上臺階
今年“五一”,錦溪鎮天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顧桃林榮獲2021年江蘇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多年來,顧桃林一直從事農機服務工作,扎根農機行業20余年,努力鉆研農機技術,以實際行動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顧桃林還獲得江蘇省首批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江蘇省優秀農機駕駛人、蘇州市勞動模范、昆山市十佳匠心農人等榮譽稱號。
農機現代化,關鍵是人才。農機部門注重發掘、培育優秀的農機服務人才,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筑牢根本。秋收之前,農機部門創新農機技能人才培養方式,請廠家請專家,組織開展各類農機技能培訓10期,參賽參訓人員近500人次,幫助農機手正確調整機具參數、及時排除故障,有效預防災害,降低損失。
我市還出臺市農機項目方案,投入資金用于農機化生產全面高質量發展等,持續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激發農機手的創業熱情。截至目前,我市成立有農機專業合作社37家,其中,省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3家、省最美農機合作社1家。經過持續培育,我市涌現出高級技師祝小林、鄉土專家劉地、江蘇省最美農機手陸鳴盛、鄉土人才“三帶”新秀何志偉等一批農機人才。他們活躍在農機服務第一線,為昆山的農業機械化不斷貢獻力量。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ue180.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