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種的蘋果通過了‘歐盟認證’,打開了一條出口歐盟的路徑。”8月14日,河北省順平縣順農果品現代科技農業園區負責人焦文姝告訴記者。該園區位于太行山區北大悲村,核心區占地面積3520畝,規劃面積1.2萬余畝。在園區內,河北農業大學專門設立了水果示范試驗站。
河北農業大學國際合作處處長、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院長趙建軍介紹,該校從2004年開始,先后承辦了“旱作農藝技術”“發展中國家棉花加工與貿易”“發展中國家農業產業化經營”“非洲國家雜交谷子種植與貿易”“發展中國家獸醫學”等國際教育培訓項目,來自非洲、亞洲、南美洲、東歐和大洋洲等75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員接受了培訓。同時,該校還與農業龍頭企業和地方農業園區合作,助推農業國際化發展。
培養國際人才,為"一帶一路"農業人力資源建設貢獻力量
“通過培訓學習和互相交流,我學到了棉花高產的技術途徑,提升了改良棉花作物的方法和技能。”7月20日,在河北農業大學舉辦的巴基斯坦棉花種植培訓班結業時,巴基斯坦學員祖哈波爾·赫曼·邦格歐說,棉花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該國最大產業之一紡織業的原料來源,通過這次培訓和實地學習,學員們學習到了先進的棉花種植知識和技能,將有助于改善巴基斯坦的棉花生產。
“在培訓過程中,學員與我校師生互相尊重、團結合作,促進了溝通與交流,增進了友誼。”河北農業大學副校長李存東在培訓結業講話中說,為使學員學有所獲,20余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詳細講解了我國棉花種植領域取得的成果和經驗。
據介紹,多年來,河北農業大學積極承辦國際教育培訓,為“一帶一路”農業合作輸出國際人才。2020年,商務部相關部門致感謝信,高度贊揚該校在對外援助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方面所做出的突出成績。
與此同時,該校積極對接保定市政府、泰通國際運輸有限公司等地方和國際企業機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際農業研究院,開展“一帶一路”國別區域研究和項目研究,并獲批“一帶一路”國際蔬菜產業科技創新院(河北),加入“一帶一路”和“南南合作”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同時,該校積極加強援外培訓管理隊伍建設,打造了一支專業素養高、外語水平高的項目管理和執行隊伍。
河北農業大學國際合作處副處長趙緒生表示,該校還主動做好援外培訓學員后續回訪工作,保持與學員的良好關系,不斷完善、更新學員信息庫,做好拓展和維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學校還通過郵件、網絡社交軟件等方式向學員發送疫情防控海報、小視頻等信息資料,與學員共克時艱,增進彼此友誼。
創建農業驛站,助力太行山區致富增收
八百里太行山區,土壤瘠薄、干旱缺水,廣大群眾生活貧窮,曾經是河北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李老師,您的愿望實現了!老蘋果園改造成功了,我們的蘋果產業如今越來越好了!”
每年的蘋果豐收時,內丘縣崗底村農民楊雙奎看著又大又紅的蘋果,總會想起已經去世的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
李保國曾是鄉親們眼中的“科技財神”。1983年,他和妻子帶著不滿一周歲的兒子,離開大學校園走進太行山。在楊雙奎的回憶里,李保國總是手把手地給農民做示范,耐心地解答農民提出的問題。
“剪枝、授粉、疏果、套袋、施肥……李老師團隊獨創了128道蘋果標準化生產管理工序,收獲的蘋果果形、著色、個頭像一個模子脫出來的,崗底蘋果成了響當當的品牌!”楊雙奎說,李保國團隊幫助當地壯大了蘋果產業,全村人均年收入從1984年的不足80元增長到2021年的3萬余元。不僅是崗底村,經李保國團隊直接幫扶的村莊達40多個,10余萬農民因此甩掉了“窮帽子”。
已退休的孫建設教授,是首批進入太行山區的老師之一,他曾參與創建了“河北農業大學太行山道路第一驛站”。據他回憶,2013年春天,經過該校蘋果產業技術研發團隊的共同努力,在順平縣建立起北大悲村蘋果試驗園,取名“河北農業大學太行山道路第一驛站”,旨在“讓農業科技工作者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實”。
2017年7月,該校與保定市政府簽署“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現代農業創新示范基地創建活動。雙方提出“市校互動、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合作雙贏、共同發展”,集成雙方教育、科技、信息和基地等方面的優勢,著力打造一批具有保定特色,突出高端高效、綠色安全,能夠顯著發揮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的國家級現代農業創新示范基地。
焦文姝說,她們園區與河北農業大學合作,種植有富士蘋果、櫻桃、核桃、葡萄等果品,并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認證,已經成為以種植水果為主導,以水果產品加工、物流與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帶動周邊4個鄉鎮65個村6252人脫貧致富,實現人均增收3000多元。
據了解,多年來,河北農業大學廣大師生堅持深入農村、深入太行山區,堅持送科技進山,幫助貧困山區發展農業產業,形成了“全員重視、團隊支撐、專款保證”的科教扶貧保障體系,培養了一批熱愛三農、服務三農的科學家,培育了一批脫貧致富產業,使扶貧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了突出貢獻,被授予“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集體”等榮譽。
服務走出去,助推農業產業沿“一帶一路”發展
“在河北農業大學老師的技術指導下,我們公司的設施果蔬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栽培技術越來越成熟,目前已出口以色列、荷蘭及非洲等國家和地區。”保定市清苑區北蠻營村佳禾農業科技園經理劉朝輝說。
據介紹,該公司建有4個玻璃連棟溫室和10個日光溫室,種植有草莓、茄子、辣椒、紅薯、花生、蘿卜、豆角、大蔥等20多種四季交替上市的果蔬,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水果和蔬菜成熟,保障了旅客采摘和國內外市場的供應。
“我校與晨光生物集團、贊比亞大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提出秉承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茍同發展原則,充分調動和發揮三方資源優勢,實現共贏發展。”趙建軍說,合作內容有科研合作、人才培養、學術交流三個方面。融合三方資源,共建中贊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以贊比亞農業園區試種作物為研究對象,在栽培種植、節水灌溉、繁種育種、色素提取等領域開展科研合作。
據了解,晨光生物集團是國內植物提取行業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植物提取行業位居“第一梯隊”,有辣椒紅、辣椒精、葉黃素三大主力產品位居世界前列,甜菊糖苷、花椒提取物、姜黃素、葡萄籽提取物、番茄紅素、迷迭香提取物等產品發展迅速。
“贊比亞的土地、光照和水資源豐富,農作物品質好,適合搞農業開發,而且中贊友誼深厚。”晨光生物集團董事長盧慶國說,該集團積極響應“一帶一路”號召,帶著核心技術、裝備、人才、資金,先后在贊比亞、印度等國家建設種植基地。
晨光生物集團在贊比亞建設辣椒種植基地面積達3萬畝,圖為當地農民正在晾曬辣椒。李燕攝。
在河北農業大學、贊比亞大學等農業科研機構支持幫助下,晨光生物集團在贊比亞從第一年的幾十畝,到后來每年幾百畝、幾千畝,今年發展到辣椒種植面積3萬畝,萬壽菊種植面積2.4萬畝,并建起了萬壽菊萃取加工廠,“還有7萬畝土地正在開發,雇傭的當地人員將來會達到幾萬人”,盧慶國說,企業在幫助當地農民致富,免費為周邊20多個村莊通電、修路、架橋的同時,還傳播了中國文化,加深了中贊友誼,小孩們見到中國員工便喊“ChinaGood”。
作者:安順英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李杰
編輯:姚雯祎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