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采棉機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二團采收棉花。陳健生攝(中經視覺)
眼下正值新疆棉花采摘季節,一臺臺國產采棉機正在廣闊的棉田里忙著采摘棉花。近年來,國產采棉機行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持之以恒推進采棉機國產化,中農機、缽施然、沃得等國產品牌采棉機逐漸成為新疆棉花采收的主力軍,逐漸擺脫了進口采棉機價格昂貴、采收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大幅提高了棉花采摘機械化水平,為新疆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裝備支撐。
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
來自江蘇徐州的杜善民在新疆從事機械租賃服務,今年花費218萬多元購買了一臺新疆缽施然2022款3行采棉打包機。“今年每畝棉花機采作業費260元至280元,一臺采棉機一天能采摘200多畝棉花,一個人一天手工采摘不到半畝地。現在當地棉花機采需求量大,已經采摘了3000多畝,預計今年能采摘8000多畝。”杜善民說。
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費國、第二大棉花生產國,新疆是全國最大的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棉花播種面積和產量占全國的80%以上,棉花機采率達到81%,是全國采棉機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今年全疆共投入采棉機7400余臺,較2021年增加近1000臺,完全能夠滿足機采棉需求。“近年來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下,新疆棉花機采率快速提升,形成對人力采棉替代。這也是新疆采棉大軍減少的根本原因。”新疆石河子大學經管學院院長、教授王力說。
長期以來,新疆采棉機市場被約翰迪爾和凱斯紐荷蘭等進口采棉機壟斷。近年來,隨著現代農裝、缽施然、常州東風、天鵝股份、星光農機、中鐵建、沃得農機等國內企業投資生產采棉機,國產采棉機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逐漸打破進口采棉機的壟斷局面。2018年,國產采棉機銷量首次超過了外資品牌,之后國產采棉機銷量快速攀升,2020年國產采棉機銷量占比達到84%,大幅領先于進口采棉機,近兩年銷量的差距還在逐漸擴大,采棉機的國產替代率越來越高。“從目前市場保有量看,進口采棉機仍然是新疆采棉機的主體,但隨著采棉機銷售量差距擴大,以及老舊采棉機報廢,國產采棉機的保有量將逐步提升,并最終超過進口采棉機。”王力說。
與進口采棉機相比,國產采棉機最大的優勢是價格低、性價比高。國產采棉機以3行采棉機為主,價格在90萬元至130萬元之間,6行采棉機價格200萬元至250萬元。進口采棉機以價格高、性能好的6行采棉機為主,價位在500萬元至600萬元。但進口采棉機在新疆市場深耕多年,具有“采摘效率高、可靠性強、售后服務廣”的優勢,棉農形成了對國外品牌的依賴。隨著國產采棉機質量的快速提升,采摘效果和可靠性已經與進口采棉機沒有太大的差距,國產品牌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逐步得到棉農的信賴。“目前,3行低端廂式機幾乎是國產品牌的天下,在6行打包式采棉機上,國產品牌銷量也遙遙領先,特別是打破了進口大型高端采棉機壟斷市場的局面。”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策劃主管擺瑾焱說。
國產化仍需加快
采棉機是棉花機械化收獲關鍵核心裝備,是我國農機制造業的短板和薄弱行業。2008年,新疆石河子貴航農機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5行采棉機開始批量投放市場,采棉機國產化實現了零的突破。雖然貴航后來退出了采棉機市場,但是貴航撒下的星星之火,現在已成燎原之勢。近年來在國家的鼓勵和扶持下,國產采棉機制造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從事采棉機生產的企業有天鵝股份、缽施然、星光農機、現代農裝、鐵建重工、常州東風、沃得農機7家,并圍繞著采棉機整機正在快速形成強大的產業鏈。
與一些常規農機產品相比,采棉機屬于技術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農機裝備,研發制造門檻較高,進入者需要有雄厚的資金、強大的制造能力和技術整合能力、強大的營銷與服務能力等。“在全球范圍內看,目前采棉機形成了以美國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為代表的北美陣營和以缽施然、鐵建重工、天鵝股份等為代表的中國采棉機陣營,如果北美陣營是第一極的話,中國采棉機軍團屬于全球第二極。”擺瑾焱說。
從功能劃分,采棉機分為廂式采棉機和打包式采棉機,國內正處于從廂式采棉機向打包式采棉機方向發展。目前國內大多數農機制造企業以生產3行中低端廂式采棉機為主,以沃得、缽施然為主的企業投資生產6行高端打包式采棉機。相比于廂式采棉機,打包式采棉機實現采包一體化,直接將采摘的棉花打包成捆,不僅提高了采棉效率,而且有效解決了落地棉采凈率不高的問題,省去了棉花二次打包的程序,工作效率提升25%至30%。“國產采棉機相對國外品牌而言,廂式采棉機性能已基本與國外品牌相當,打包式采棉機在可靠性這方面相對較差,其他方面基本可以與國外品牌相媲美,主要原因是起步較晚,缺乏技術積累和沉淀,相信在未來一兩年之內可以達到國際水平。”星光農機總經理鄭斌說。
“從目前來看,新疆進口采棉機占比較大、進口配件依賴程度高,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王力說。近幾年,美國不斷對我國挑起貿易摩擦,禁止核心技術向我國出口,污蔑和制裁新疆棉花,新疆棉花采收機械化的短板更加突出。我國亟需實現采棉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以應對美國可能實施的各種舉措。
創新研發搶占行業制高點
任何一個行業,所有的紅利最終都會被競爭拉平,只有通過研發創新來創造利潤空間。隨著國產采棉機的快速崛起,要想實現國產機替代進口機并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不斷加大研發創新力度,不斷推動采棉機技術升級,向市場推出技術含量更高更有競爭力的產品。
從我國采棉機研發歷史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國產采棉機經歷了引進、仿制和自研三個階段,實現了從無到有、從低端到高端的發展過程。經過多年的積累和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國內農機制造企業不斷攻堅克難,新產品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核心零部件實現了國產化。
實際上,國產采棉機的研發創新一直在路上。中國農機院科技部部長吳海華告訴記者,采棉系統、輸棉系統、集棉與棉模成型系統是采棉機的核心工作部件。近年來我國在采棉系統方面攻克了采棉指、脫棉盤、水刷等核心部件的延壽技術,滿足了生產應用需求,研發了高效采棉頭,提升作業效率20%左右。
中國國產采棉機的崛起,加劇了全球采棉機市場的競爭。約翰迪爾和凱斯紐荷蘭等國際巨頭不斷提升采棉機技術,國產采棉機必須加快追趕的腳步。吳海華認為,未來國產采棉機應該聚焦采棉機重大需求,以集成化規模化示范應用為牽引,以提高效率、保障可靠性、提升自主化率為目標,解決核心技術“短板弱項”,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為我國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裝備支撐。(經濟日報記者劉慧)(經濟日報)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