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余勝良
依賴自然環境,依賴太陽光、雨水和風的農業,也一直在和自然環境做不懈的斗爭。植物工廠掀起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讓人類將農業種植放在可以人為控制的環境中,隔離不利氣候的影響。
不僅如此,人類還可以通過控制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要素,實現精準農業。植物上樓還可以在單位土地面積上大幅增加產出。種植環節也在吸引資本關注,釋放出巨大機會。
傳統農業發展
從原始采摘到有意識的刀耕火種,選定可以馴化的農作物,再到優中選優的原始育種,到種植技術革新,比如二牛抬杠、壟作法的發明,人類一步步地把農業技術往前推進。不過這個推進并不是勻速向前,而是有時快,有時慢。
中國在兩漢時代就把傳統農業大部分技術發明完畢,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后,都停滯不前。這之間比較大的進步是種子的引進,比如從西域等地引進過胡蘿卜等農作物,明朝開始引進了高產的紅薯、玉米等農作物。
現代農業的技術革新
技術革新讓現代農業有了眼花繚亂的變化,因為農機發明,種植、收割技術等得到質的提高;農藥、化肥的使用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此外,還有種子研發技術的突破,涌現了袁隆平等一大批育種專家。
農業是落后的,也是先進的。農業技術的突破,不可能離開人類改造世界的技術發明。如果沒有內燃機發明,不可能有現代農耕機械。育種也普遍使用了最新技術,轉基因技術、基因編輯都在使用。
植物工廠是最新一次技術革命,LED燈的大規模使用讓人看到了農業的另一種可能性。目前看,植物工廠有成本太高的劣勢,只有少數農作物可以實現量產,距離大規模工業化還有距離,但是優點也非常明顯。
植物工廠從形式上和大棚種植有一點相似,但又有質的不同。
大棚種植主要打破蔬菜等種植的季節限制,突破大自然溫度改變的限制,可以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反季節蔬菜。植物工廠不僅控制溫度的變化,還改變植物對自然界光源的依賴,土壤、氣候,生態等農作物生長環境都可以人工設計、精準控制。
影響農作物成長的因素有光、肥、水、暖等。因為和外界隔離,垂直工廠里沒有病蟲害,不需要打農藥,減少了對人體的危害,也減少了對大自然的危害,還能減少肥料和水的浪費,減少土壤污染。
把影響各種農作物的外部環境摸清后,就可以模擬出更適合該農作物生長的環境,從而讓效能最大化,位置固定便于使用標準機械。控制做到精確后,就可以像工廠一樣管理,減少季節更替的用工變化。傳統農業之所以是農場模式,或者家庭模式,重要的原因是季節不同造成的用工變化比較大,用工量無法固定下來。
傳統農業回報較低,不足以支撐資本投入回報。而農業種植的上下游,比如上游的肥料、農藥、地膜等則可以通過穩定生產、穩定用工實現工業化,農業種植的下游,比如榨油、食品加工等行業也是如此。
在一些投入收益較高的畜牧業,工廠化改造早已實施,比如養雞養鴨和養豬都是農業副業,現在已經被大養殖替代。農民選擇買肉吃,因為自己養成本更高。這些養殖公司采用的就是精準控制圈養模式,盡可能控制各種不確定性因素,比如打各種疫苗,做好消殺,減少疾病,不同生長階段用不同飼料,最佳出欄時間都已經提前算好。
養殖業用工也都已經固定下來,因為投資規模比較大,技術要求比較高,越來越多養殖戶退出這個市場。現在為了更精準的控制,甚至已經要樓房養豬,豬也要上樓。牧原股份、新希望、溫氏股份、唐人神、羅牛山、京基智農均已布局樓房豬場。
植物工廠就是讓植物上樓,由于投資巨大,普通農戶顯然無法操作,而且因為技術要求高,屬于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
未來這個行業一定會帶來新的投資機會,誕生新的公司。屆時人類也可以享有穩定的農業輸出,不用為自然災害擔憂太多。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