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了《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向國際社會全面介紹了中國的糧食自給能力、對世界糧食安全的影響和貢獻、糧食支持政策、糧食市場開放等問題。
1996年,中國政府曾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有力回應了國際社會關于“誰來養活中國人”的質疑。
時隔23年,中國再次發表糧食白皮書釋放了哪些新的信號?怎樣才能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10月14日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和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
廣積糧 如何保障?
2004年以來,糧食生產實現“十五連豐”,2019年糧食產量有望連續第五年超過1.3萬億斤;口糧實現完全自給,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目前,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長了14%,比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209公斤增長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姜楠:中國有能力保障自己的吃飯問題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姜楠:說中國目前糧食安全形勢處于歷史最好水平,含義是很豐富的,它包括了糧食供給充足、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糧食競爭力不斷提升等多重信息。
在這樣的形勢下,今天發布糧食安全白皮書的意義非常大,不僅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中國的糧食安全形勢,概括構建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發展道路,也科學地評價了未來中國糧食安全的形勢,更加系統地部署了中國糧食安全的發展戰略,向國人和世界說明和宣告,中國的糧食安全形勢是非常穩定的,中國是有能力保證自己的吃飯問題的。
馬光遠:中國養活自己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央視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過去很多年,國際上關于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問題,不是只有一個兩個人問,其實有很多人都在問,那個時候大家對中國糧食安全的擔心非常多,但這樣的擔心已經得到了現實的有力回應。中國人一般遇到一個人會問“你吃了嗎?”,為什么?吃很重要。但到今天,見面還這么問的現象應該說越來越少,說明什么?這個問題真的在走入歷史了。
盤中餐 如何更好?
姜楠:新時期有新要求 新挑戰要有新辦法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姜楠:雖然目前糧食安全形勢確實比較好,但是,我們的耕地就這么多,我們的水資源就這么多,而我們的糧食需求還呈現剛性增長態勢,飼料用糧、工業用糧都明顯增加,同時,糧食消費結構提升,消費者越來越喜歡口感更好、質量更高的糧食產品。
消費形式、消費環境在變,糧食安全的定義也會隨之而變,我們勢必會面臨新的挑戰。尤其是隨著開放程度加深加大,對糧食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種情況需要的是成體系的糧食安全保障方案,這也正是白皮書系統部署中國糧食安全發展戰略的背景。
馬光遠:夯實糧食安全的科技基礎
央視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不同發展階段對糧食安全的要求標準是不一樣的,另外,橫向看,我們的糧食安全在全球又是什么位置?我們排在《經濟學人》2018年全球糧食安全指數第46位,中上游。當然,他們有他們的評價體系,但這至少是一個參考。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有些產品我們無法自給,也有結構性缺口。
綜合這些來看,我們的糧食安全仍然有持續提高的需要,而農業的科技安全肯定是糧食安全里面非常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科技保障,沒有農業科技的安全,糧食安全從長期來講就有后顧之憂。所以集中到一點,過去靠科技,以后更要靠科技,我們在整個科技層面的提升空間還非常大。
姜楠:未來要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全產業鏈的掌控能力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姜楠:現在糧食生產不光涉及到生產環節,還涉及到糧食流通、加工、貿易、銷售等各個環節,這也是糧食產業鏈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著眼未來,整個糧食產業不能僅僅集中在糧食生產保障上,還要從更大視角,從全產業鏈的角度發力,既要保證有足夠的糧食產業和庫存,還要保證現代化的糧食流通能力和全產業鏈的掌控能力。
馬光遠:彌補短板,構建新時代中國糧食安全的戰略體系
央視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到下一個十年,全球可能對糧食安全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未雨綢繆。
我們糧食安全本身是有保障的,但同時也存在短板,比如農業科技層面跟農業科技發達國家相比,肯定還有不小的差距。如果跳出產業層面,過去搞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下一步要從農業大國變成農業強國,體制本身其實也存在很多挑戰,同樣也需要在制度設計上下大力氣。
1996年,中國政府曾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有力回應了國際社會關于“誰來養活中國人”的質疑。
時隔23年,中國再次發表糧食白皮書釋放了哪些新的信號?怎樣才能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10月14日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和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
廣積糧 如何保障?
2004年以來,糧食生產實現“十五連豐”,2019年糧食產量有望連續第五年超過1.3萬億斤;口糧實現完全自給,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目前,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長了14%,比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209公斤增長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姜楠:中國有能力保障自己的吃飯問題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姜楠:說中國目前糧食安全形勢處于歷史最好水平,含義是很豐富的,它包括了糧食供給充足、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糧食競爭力不斷提升等多重信息。
在這樣的形勢下,今天發布糧食安全白皮書的意義非常大,不僅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中國的糧食安全形勢,概括構建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發展道路,也科學地評價了未來中國糧食安全的形勢,更加系統地部署了中國糧食安全的發展戰略,向國人和世界說明和宣告,中國的糧食安全形勢是非常穩定的,中國是有能力保證自己的吃飯問題的。
馬光遠:中國養活自己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央視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過去很多年,國際上關于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問題,不是只有一個兩個人問,其實有很多人都在問,那個時候大家對中國糧食安全的擔心非常多,但這樣的擔心已經得到了現實的有力回應。中國人一般遇到一個人會問“你吃了嗎?”,為什么?吃很重要。但到今天,見面還這么問的現象應該說越來越少,說明什么?這個問題真的在走入歷史了。
盤中餐 如何更好?
消費形式、消費環境在變,糧食安全的定義也會隨之而變,我們勢必會面臨新的挑戰。尤其是隨著開放程度加深加大,對糧食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種情況需要的是成體系的糧食安全保障方案,這也正是白皮書系統部署中國糧食安全發展戰略的背景。
馬光遠:夯實糧食安全的科技基礎
央視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不同發展階段對糧食安全的要求標準是不一樣的,另外,橫向看,我們的糧食安全在全球又是什么位置?我們排在《經濟學人》2018年全球糧食安全指數第46位,中上游。當然,他們有他們的評價體系,但這至少是一個參考。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有些產品我們無法自給,也有結構性缺口。
綜合這些來看,我們的糧食安全仍然有持續提高的需要,而農業的科技安全肯定是糧食安全里面非常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科技保障,沒有農業科技的安全,糧食安全從長期來講就有后顧之憂。所以集中到一點,過去靠科技,以后更要靠科技,我們在整個科技層面的提升空間還非常大。
姜楠:未來要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全產業鏈的掌控能力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姜楠:現在糧食生產不光涉及到生產環節,還涉及到糧食流通、加工、貿易、銷售等各個環節,這也是糧食產業鏈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著眼未來,整個糧食產業不能僅僅集中在糧食生產保障上,還要從更大視角,從全產業鏈的角度發力,既要保證有足夠的糧食產業和庫存,還要保證現代化的糧食流通能力和全產業鏈的掌控能力。
馬光遠:彌補短板,構建新時代中國糧食安全的戰略體系
央視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到下一個十年,全球可能對糧食安全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未雨綢繆。
我們糧食安全本身是有保障的,但同時也存在短板,比如農業科技層面跟農業科技發達國家相比,肯定還有不小的差距。如果跳出產業層面,過去搞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下一步要從農業大國變成農業強國,體制本身其實也存在很多挑戰,同樣也需要在制度設計上下大力氣。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ue180.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