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之奮斗的夢想終將成真。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于人民,小康源自奮斗,小康點亮生活。連日來,本報記者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項目現場、街道社區,走進火熱的生活,記錄脫貧攻堅帶來的山鄉巨變,聆聽廣大人民群眾自強奮斗、團結攜手奔小康的時代交響。
今日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推出記者發自一線的報道,通過一個個小康故事、一幅幅生活場景,講述“小日子”的豐盈溫暖,見證“大夢想”的非凡壯美,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堅定信心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敬請垂注。
寬敞、整潔的水泥道路通到芒果地里;挺拔、翠綠的芒果樹上掛滿豐碩的果實……盛夏時節,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中山村新盛芒果園家庭農場內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
“要不是受前期極端天氣的影響,今年芒果掛果會更多,預計產量能增加20%。”農場負責人彭愈告訴記者,產量增加得益于今年農場多了幾位“新幫手”,而芒果的管理方式也發生了大變化。
芒果地里的“小火車”
走進農場,果園請來的工人正在搬運肥料,一袋袋肥料被整齊地擺放在軌道運輸車上,隨著一聲轟鳴,軌道運輸車載著肥料,緩緩向果園深處駛去。
“500斤肥料,現在一車就拉到地里,太方便了。”彭愈說,以前,肥料搬運全靠肩挑、背扛,還要“翻山越嶺”,不僅費時、費力,還可能錯過芒果最佳施肥時機。
對彭愈來說,占地近50畝的果園,產量大,麻煩也不小。“漫山遍野的芒果成熟時,看著都是錢,可要把錢‘取’出來卻很麻煩。”彭愈解釋道,芒果種植本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澆水、施肥、摘果,都需要大量人力,而對于種植在二半山區以上的芒果來說,人力需求就更大了。如今,附近村民基本上都發展起芒果產業,一到農忙時,各個果園都需要大量人力,果園用工荒一直令果農們頭疼不已。
“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果園請的工人幾乎沒有四十歲以下的,再過個十年二十年,還能請誰呢?”提及果園用工荒,彭愈深有體會,“用工市場已經從買方市場變為賣方市場,我們現在要去‘求’著工人來,還要把茶水、飲料準備好,生怕他們下次不來了。”
正是對果園用工荒體會頗深,彭愈才更懂得軌道運輸車的珍貴。“地里有了軌道,物資運輸有了‘小火車’,一次能拉1000斤,都快頂得上10個人了。芒果種植還是要依靠科技啊!”彭愈感慨的說。
“土”門道里的新科技
彭愈預計今年果園產量能增加20%,還來源于果園的另一“幫手”——智慧灌溉系統。
記者注意到,果園內的芒果樹上、樹下架著許多“天線”,而在果園的“高點”,溫濕度傳感器、風量監測儀、土壤檢測儀、二氧化碳含量檢測儀等靜靜地“立”在一旁,如同守護果園的“衛士”。
彭愈說,通過這些現代化儀器,果園的溫度、濕度、土壤含水量等都會反饋到手機上,過于濕潤或者干旱都會有提示,果園灌溉可以“對癥下藥”。
“過去種植靠經驗,現在種植看數據。有了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芒果種植不用再‘看天吃飯’了。”彭愈說,現在用手機一鍵澆水,什么時候澆水、澆多少水都一目了然,芒果澆灌既方便、快捷,又科學、有效,并且一些可溶性肥料還能通過水肥一體機澆灌,澆水、施肥兩不誤。
彭愈算了一筆賬:一顆芒果一年需要近1立方米的水,果園4000多顆芒果,人工澆水要1萬多元,而今年他用智慧灌溉系統一鍵澆水,僅僅需要支付電費,一年澆水支出不到1000元。“又能降低成本,還能澆得更加精準、到位。種了幾十年芒果,第一次感覺‘土’門道里可以裝這么多新科技,這樣的農業才更有奔頭、更有干頭。”彭愈感嘆道。
在彭愈的果園里,不僅僅是軌道運輸機、智慧灌溉系統“大顯身手”,無人植保飛機、智能除草機、碎枝機、割草機等設備也“不甘落后”,展示出一幅農業現代化的美麗畫卷……
“傳統”向“智慧”轉型
近年來,為深入推進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特色農業發展,米易縣緊緊圍繞“智能農機、機械化果園建設”,通過實施智能農機裝備提升項目,努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新盛芒果園家庭農場的變化,正是源于米易縣智能農機裝備示范區建設項目。
米易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軌道運輸機、智慧灌溉系統等裝備高效、便捷的背后,更是對傳統農業勞動力的解放和發展。它不僅能夠降低農業生產的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而且有利于解放農業勞動力,使其從事其他領域的生產經營活動,最終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下一步,米易縣將加快該項目的示范、引領、復制,積極帶動農業生產向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化方向發展,引領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為米易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今日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推出記者發自一線的報道,通過一個個小康故事、一幅幅生活場景,講述“小日子”的豐盈溫暖,見證“大夢想”的非凡壯美,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堅定信心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敬請垂注。
寬敞、整潔的水泥道路通到芒果地里;挺拔、翠綠的芒果樹上掛滿豐碩的果實……盛夏時節,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中山村新盛芒果園家庭農場內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
“要不是受前期極端天氣的影響,今年芒果掛果會更多,預計產量能增加20%。”農場負責人彭愈告訴記者,產量增加得益于今年農場多了幾位“新幫手”,而芒果的管理方式也發生了大變化。
芒果地里的“小火車”
走進農場,果園請來的工人正在搬運肥料,一袋袋肥料被整齊地擺放在軌道運輸車上,隨著一聲轟鳴,軌道運輸車載著肥料,緩緩向果園深處駛去。
“500斤肥料,現在一車就拉到地里,太方便了。”彭愈說,以前,肥料搬運全靠肩挑、背扛,還要“翻山越嶺”,不僅費時、費力,還可能錯過芒果最佳施肥時機。
對彭愈來說,占地近50畝的果園,產量大,麻煩也不小。“漫山遍野的芒果成熟時,看著都是錢,可要把錢‘取’出來卻很麻煩。”彭愈解釋道,芒果種植本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澆水、施肥、摘果,都需要大量人力,而對于種植在二半山區以上的芒果來說,人力需求就更大了。如今,附近村民基本上都發展起芒果產業,一到農忙時,各個果園都需要大量人力,果園用工荒一直令果農們頭疼不已。
“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果園請的工人幾乎沒有四十歲以下的,再過個十年二十年,還能請誰呢?”提及果園用工荒,彭愈深有體會,“用工市場已經從買方市場變為賣方市場,我們現在要去‘求’著工人來,還要把茶水、飲料準備好,生怕他們下次不來了。”
正是對果園用工荒體會頗深,彭愈才更懂得軌道運輸車的珍貴。“地里有了軌道,物資運輸有了‘小火車’,一次能拉1000斤,都快頂得上10個人了。芒果種植還是要依靠科技啊!”彭愈感慨的說。
“土”門道里的新科技
彭愈預計今年果園產量能增加20%,還來源于果園的另一“幫手”——智慧灌溉系統。
記者注意到,果園內的芒果樹上、樹下架著許多“天線”,而在果園的“高點”,溫濕度傳感器、風量監測儀、土壤檢測儀、二氧化碳含量檢測儀等靜靜地“立”在一旁,如同守護果園的“衛士”。
彭愈說,通過這些現代化儀器,果園的溫度、濕度、土壤含水量等都會反饋到手機上,過于濕潤或者干旱都會有提示,果園灌溉可以“對癥下藥”。
“過去種植靠經驗,現在種植看數據。有了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芒果種植不用再‘看天吃飯’了。”彭愈說,現在用手機一鍵澆水,什么時候澆水、澆多少水都一目了然,芒果澆灌既方便、快捷,又科學、有效,并且一些可溶性肥料還能通過水肥一體機澆灌,澆水、施肥兩不誤。
彭愈算了一筆賬:一顆芒果一年需要近1立方米的水,果園4000多顆芒果,人工澆水要1萬多元,而今年他用智慧灌溉系統一鍵澆水,僅僅需要支付電費,一年澆水支出不到1000元。“又能降低成本,還能澆得更加精準、到位。種了幾十年芒果,第一次感覺‘土’門道里可以裝這么多新科技,這樣的農業才更有奔頭、更有干頭。”彭愈感嘆道。
在彭愈的果園里,不僅僅是軌道運輸機、智慧灌溉系統“大顯身手”,無人植保飛機、智能除草機、碎枝機、割草機等設備也“不甘落后”,展示出一幅農業現代化的美麗畫卷……
“傳統”向“智慧”轉型
近年來,為深入推進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特色農業發展,米易縣緊緊圍繞“智能農機、機械化果園建設”,通過實施智能農機裝備提升項目,努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新盛芒果園家庭農場的變化,正是源于米易縣智能農機裝備示范區建設項目。
米易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軌道運輸機、智慧灌溉系統等裝備高效、便捷的背后,更是對傳統農業勞動力的解放和發展。它不僅能夠降低農業生產的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而且有利于解放農業勞動力,使其從事其他領域的生產經營活動,最終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下一步,米易縣將加快該項目的示范、引領、復制,積極帶動農業生產向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化方向發展,引領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為米易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ue180.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