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國際農機展成為了今年世界范圍內唯一舉辦的農機大展,也是世界罕見走過60載春秋的農機展會。
何以如此成功?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濤直言,根本原因在于它契合了整個行業受眾的真實需求,“我們永遠面向技術,面向需求,其實做任何事都是這樣。”
中國國際農機展與時俱進地契合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需求,在提高農業的效益與效率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地作用。國家對于農業現代化的期待是找出一條既可以實現節約資源、注重實效、產品安全的目的,又可以滿足不同方需求的農村農業發展之路,即我們所謂的鄉村振興戰略。農業機械現代化是鄉村振興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際農機展的農機設備也隨著我國農業結構調整、農產品提質增效的發展大趨勢做出相應的調整。這幾年展會的一大變化是,除了果蔬類機械展品,花生、馬鈴薯、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的農業機械也已經成為了農機展上的常客。今年展會上,除了傳統大田作物機械外,畜牧養殖機械、草牧業裝備、農業廢棄物利用處理設備、果蔬茶機械、馬鈴薯和花生機械、養蜂設備、水產漁業機械、設施農業裝備、肥料農藥、灌溉設備、農田建設機械等更加吸引眼球。
“我們在做未來,而不是在做當下”,在談起農機展的未來,陳濤也在勾畫出一張藍圖。首先要緊緊盯住農業產業結構的變化,符合產業政策的趨勢和導向。過去以糧為綱,現在經濟作物開始突飛猛進,農機展的機械設備也要符合這個趨勢。第二,緊緊抓住農村的變化,包括廁所革命、環保清潔、鄉村治理等,這些最終都要靠機器來實現。第三,緊緊盯住技術和科技,未來的大方向是無人農場、綠色環保、綠色農業、科學種田,這些最新潮的設備都在我們的農機展上有所體現。
面向需求,與時俱進
2020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以下簡稱2020國際農機展)11月13在青島世博城國際展覽中心隆重開幕,今年的主題為“農業機械化·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今年農機展覽面積20萬平方米,中外展商1800余家,包括意大利、德國和韓國展團的近百家企業。預計專業觀眾12萬人次。
80個類別的展品涵蓋了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機械設備;30場高端會議活動,涉及畜牧業、果蔬茶、植物保護、智能農機、社會化服務、市場分析、扶貧論壇、國際農機貿易峰會、機器人大賽、行業年度大獎頒獎、現場演示等內容;同時打造“線上展會”,讓受眾在云端也可身臨其境,主辦方還邀請了50家影響力較大的“三農”新媒體“大V”,借力新媒體加強與場外觀眾的互動,圍繞不同展區的頭部企業,通過視頻、圖文、直播等新媒體手段向終端用戶傳播新產品、新技術。
受疫情影響,今年參展的人數雖然不及往年,可是卻意外地獲得“好評如潮”。一名參與農機展的展商對記者表示,“別看今年人少,但是來的人都特專業,聊得很透,質量高得不得了。一個技術問題能和你聊一上午,這個機器耕地有什么問題、入土角度不對、馬力匹配多少時會使不上勁,各種技術環節都能和展商深聊。經銷商幾臺機器弄不利索,在展會上也都一下子搞明白了。”
究其根本,陳濤認為,展會聚集了生產全鏈條的企業、設備、技術、農戶、經銷商等,所有的需求瞬間解決了。農機展縮短了經銷商、制造企業、用戶對農機的認知,獲取信息的空間和時間成本非常高效。舉個例子,我今年請了4個種馬鈴薯的農戶過來,每個人都種1萬畝以上,這些農戶說在每一個機械環節操作當中,他們都遇到了很多困惑,比如機器的問題、技術問題、偏轉角的問題、馬力問題等等,怎么解決?有沒有別的機器替代,或者怎么獲得廠家的支持,農戶忙起來他哪有那么多功夫,只能在一個很短的時間來解決,所以他們就跑到農機展來了。
契合市場的需求,這個真實需求是什么,陳濤也有非常敏銳地觀察。除了兵團和農墾之外,農業農村生產的單元不論是單個農戶還是合作社,規模都非常小。面對農機這么大的市場,單個的農戶無法獲取機器設備和技術的知識,形成巨大的信心鴻溝。合作社、聯社或者農業公司這些綜合性服務的組織,也迫切需要新的知識和技術,比如100種品牌和型號的拖拉機如何選擇,即便是經銷商也無法在一個村里或者縣里了解到國內國際所有工廠的產品和技術特征。
一名參展的經銷商表示,一年銷售額也就幾百萬,不可能什么機器都拉回去村里賣。農機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需要拖拉機,有哪些品牌和型號,各種產品的使用技巧和性能,幾個到場的廠家一對比,一天的時間就都摸清楚了。
一名到場的經銷商在逛完了一天的展會之后,欣喜地發現了更多適合當地的生產機器。“以前村里不種花生,現在該種經濟作物都種花生了,村里人都打工去了沒人收,這次來農機展花生收割機專區調研了一遍,比我一個個出差跑河北、河南、山東的企業強多了。”
過去,農機展賣得最好的產品是拖拉機和收割機。未來,陳濤預期,農村經濟類作物——花生、芝麻、甘蔗、棉花類,以及果蔬類的農機產品會更為暢銷。
農機展的變化折射出的是農村生產關系的變化。陳濤直言,“核心是黨的支農政策導致了農業生產群體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國家不斷地投入、不斷幫他們買農產品、不斷地提供補貼,農村的生產群體長得很快,所以農機的需求就釋放出來了。加上農村人口結構的變化,現在沒有人干活了,機器的需求很旺。”
一個有趣的案例是,農機業協會最早研究玉米收獲機損失率12%,結果農民嫌損失率太高都不樂意,一斤糧食都不愿意少。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到城里打工,農民也有更多地收入來源,種地反而成了一種負擔,也就不去那么計較損失率了。
這屆果蔬展燃爆了
為了讓展會更契合農機展的需求,2017以來,中國國際農機展設立了果園、蔬菜機械展示專區,參展用戶和經銷商可以輕松地逛展區,而且很容易對比各家的產品,再確定購買意向。在2017年之前,蔬菜類的機具都是分散參展,有需求的用戶只能“偶遇”蔬菜機具。
今年的果蔬專區,無論是展館面積抑或企業數量都實現了質的飛躍。相比往年,此次前來參展的企業數量增加了14%,為國際農機展進一步豐富產品內容、積累用戶數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產銷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示,2013-2018年中國蔬菜播種面積呈緩慢增長趨勢。2018年,我國蔬菜播種面積達20438.94千公頃,同比增長2.29%。
然而,我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67%,但蔬菜生產機械化水平卻不高,而且種、管、收三環節還有諸多難點和問題。為解決我國蔬菜及薯類機械化“短板”,提升機械化程度,11月14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期間,農業農村部農機鑒定總站、農機推廣總站聯合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辦了以“高效農機化主推技術助力鄉村產業富民”為主題的農機化主推技術現場演示活動暨培訓班。
本次演示活動環節,來自國內外蔬菜及薯類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等全程機械化30多臺套專用機具和配套拖拉機進行了田間作業演示。
耕整地和種植環節,山東華龍、東風井關、上海康博實業、英國史丹希、青島洪珠等企業分別演示了紅薯移栽機、精密蔬菜播種機、馬鈴薯種植機等產品;收獲環節中,韓國璟田、上海市農業機械研究所、武漢農科院引進的好泰克、東風井關、山東瑪利亞則展示了蘿卜收獲機包菜收獲機葉菜收獲機、大蒜收獲機的收獲效果。
很多現場觀眾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蔬菜薯類機械集中演示,來自河南新鄉的王先生這次就是專門來看蔬菜機具的,他家中500多畝的蔬菜大棚,每到移栽的時候都要雇很多工人,而且作業效率也不是很理想。“工人工作一天需要經常彎腰,早上精力充沛,移栽的質量比較好,可到了下午,移栽質量就明顯不如上午了,而且1個人一天下來只能完成兩畝多地。希望以后可以多一些這樣的演示活動。”
南通富來威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的一款葉菜收獲機械還帶有工業互聯網標識。目前階段,通過手機掃碼可以實現人機交互的培訓和學習,工廠提供的培訓視頻、三包手冊,使用說明書可以幫助用戶更好的使用相關的產品,同時借助云平臺可以很快的知道機具的使用的實時的位置,并開展實時輔助三包;對于智能機具,例如無人插秧機,無人收獲機械通過通信網絡信號和接入導航衛星信號可以獲取更多實時信息。
上海達匯農業機械設備公司帶來了果蔬全程機械化的解決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款智能化的水果分選系統。從進料開始就是機器人操作,然后通過 RF-ID托盤收集待選果的狀態,保證水果進入選別系統前的標準化檢測,然后通過高清晰彩色相機、稱重儀、可見光和近紅外技術對待選果進行表皮、重量、體積、顔色、缺陷、糖度來進行分級。這款產品是根據中國果品的原物特性及各種包裝、流通現況提供的選果機系統,可對桃、梨、蘋果等各種水果進行選別,可以全年常規使用,在農忙季節能夠 24小時運營。
另外在葉菜機械方面,上海達匯在參與了上海地區幾年的“機器換人”項目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今年展會上亮相的高密度葉菜移栽機,1.2米的寬幅,8行作業,株行距可調節,自走式設計一臺機械的作業效率可抵得過20個人工。研發的鎮壓起壟鋪膜機及綠葉菜收割機,已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實現了多品種綠葉菜的整地與精準收割。
農機一方面能夠提高農業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農業的效益,讓中國的農產品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現在從農產品的價格被不斷推高,早年間大米的價格在1塊上下,現在超市里的大米價格一般分為三檔——1元、5元和10元以上,越南、柬埔寨、緬甸、泰國大米的到岸價才1元多。對標這些東南亞國家,中國正在失去自身的勞動力競爭優勢,而這些都需要通過農機來提高生產力來彌補。
“我們在做未來,而不是當下”
農機展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這個時代背景,是國家對農業的持續投入,以及中國農業農村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現在國家會對糧食生產高度重視。中國耕地面積不足,能產出好的農作物的土地面積太小,人均太少,而同時牛和人爭地的矛盾凸顯。有限耕地基礎上農業需要高產,而農村有面臨勞動力缺乏的窘境。過去我們以犧牲品質來增產,現在更推崇綠色環保。
具體來說,這些變化體現在,比如,原來10個人種地,現在可能只剩下3個人了,無人駕駛依靠大數據的支撐能夠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養殖業的技術革命,比如一個溫氏股份改變了中國養雞養豬的面貌,現在完全是數字化、標準化、智能化的養殖;現在更提倡科學種田,依托大量農業數據,耕地、種植、收獲的環節都會發生很多變化。這種技術引領下的趨勢變化,正如陳濤所言,是未來農機展要緊盯的。
這些在今年的農機展已經有所體現。畜牧板塊是今年國際農機展的一大亮點,在原有畜牧展區的基礎上,今年主辦方將畜牧業概念全新升級為中國種養結合裝備展示系列活動,著重詮釋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農牧結合的現代循環農業構架。
畜牧展區5000平米的智慧農場中,主辦方花費10萬元打造了一個未來牧場,集中展示國內領先的牧場成套智能化設備解決方案。同期畜牧論壇中,主辦方不僅為觀眾帶來最前沿的畜牧業裝備技術,還專門邀請了500余位行業頂尖專家、學者以及種植和養殖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飼草、奶牛、肉牛、肉羊等產業體系的全套解決方案,助力“以種帶養,以養促種”的農業可持續發展。
在傳統印象里,灌排只是把水澆灌到作物,或是把田間多余的水排出的簡單操作。但實際上,灌排是一項與農藝、農技、農資、農機都緊密結合的重要技術。在2020中國國際農機展上,主辦方無論從產品的豐富度還是智能化的提升,都為灌排專區補充了新“能量”,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主題,在增加了產品品類的同時提升了灌排設備的科技含量,全新升級灌排設備專區。該專區匯集了多年專業從事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及高效節水灌溉的產品生產、研發、工程施工以及銷售的企業,產品包括滴灌帶、管、水帶、卷盤式噴灌機以及大型噴灌機,各種管材、管件、農用配套水泵、水肥一體化設備以及智能灌溉系統。相比去年,雖然參展的企業與展區面積基本持平,但是專區在內容的豐富程度上實現了新高度。
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是我國農機領域唯一一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在這次展會上發布了三款新品,“100馬力無人駕駛輪邊電機拖拉機”,著重從無人駕駛、分布式電控策略方向實現突破,簡化傳動系,提高傳動效率;“8-12kg/s多功能聯合收獲機”,以全液壓驅動的方式實現對行、間隙調整的自動化,并通過快速更換割臺實現對小麥、水稻、玉米、油菜等多種作物的聯合收獲;“農機裝備數字化研發平臺”,通過數字化的手段,解決數字化設計創新過程中的信息孤島等重大問題,有效地縮短農機裝備創新設計周期,加速農機裝備創新迭代優化過程。
同時,中國首臺5G+氫燃料電動拖拉機也在展會上亮相,它在“超級拖拉機I號”基礎上,中國首臺基于5G,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無人駕駛電動拖拉機。特點是與“超級拖拉機I號”充電兩小時相比,它只需要3分鐘就可以加氫完畢。24小時待命,隨時可以繼續工作,更快速、更清潔、更節能。使用5G移動通信技術,能夠實時感知整車運行狀態及周邊作業環境,通過5G具備的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等特性,實現真正的農業無人化。
智能農機與智慧農業、未來牧場等展品的亮相,凸顯我國在農業機械科技、制造方面逐步走向世界前列的標志。而且由于國外諸多農機展的停辦,許多企業都選擇在本次展會上發布和展示代表著國際頂尖水平的農業機械產品,使得今年展會的觀賞性大幅提升。
“我們在做未來,而不是在做當下”,在談起中國國際農機展的未來,陳濤也在勾畫出一張藍圖,并表示要要緊緊盯住農業產業結構的變化、農村的變化,以及技術和科技的變化。
何以如此成功?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濤直言,根本原因在于它契合了整個行業受眾的真實需求,“我們永遠面向技術,面向需求,其實做任何事都是這樣。”
中國國際農機展與時俱進地契合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需求,在提高農業的效益與效率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地作用。國家對于農業現代化的期待是找出一條既可以實現節約資源、注重實效、產品安全的目的,又可以滿足不同方需求的農村農業發展之路,即我們所謂的鄉村振興戰略。農業機械現代化是鄉村振興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際農機展的農機設備也隨著我國農業結構調整、農產品提質增效的發展大趨勢做出相應的調整。這幾年展會的一大變化是,除了果蔬類機械展品,花生、馬鈴薯、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的農業機械也已經成為了農機展上的常客。今年展會上,除了傳統大田作物機械外,畜牧養殖機械、草牧業裝備、農業廢棄物利用處理設備、果蔬茶機械、馬鈴薯和花生機械、養蜂設備、水產漁業機械、設施農業裝備、肥料農藥、灌溉設備、農田建設機械等更加吸引眼球。
“我們在做未來,而不是在做當下”,在談起農機展的未來,陳濤也在勾畫出一張藍圖。首先要緊緊盯住農業產業結構的變化,符合產業政策的趨勢和導向。過去以糧為綱,現在經濟作物開始突飛猛進,農機展的機械設備也要符合這個趨勢。第二,緊緊抓住農村的變化,包括廁所革命、環保清潔、鄉村治理等,這些最終都要靠機器來實現。第三,緊緊盯住技術和科技,未來的大方向是無人農場、綠色環保、綠色農業、科學種田,這些最新潮的設備都在我們的農機展上有所體現。
面向需求,與時俱進
2020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以下簡稱2020國際農機展)11月13在青島世博城國際展覽中心隆重開幕,今年的主題為“農業機械化·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今年農機展覽面積20萬平方米,中外展商1800余家,包括意大利、德國和韓國展團的近百家企業。預計專業觀眾12萬人次。
80個類別的展品涵蓋了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機械設備;30場高端會議活動,涉及畜牧業、果蔬茶、植物保護、智能農機、社會化服務、市場分析、扶貧論壇、國際農機貿易峰會、機器人大賽、行業年度大獎頒獎、現場演示等內容;同時打造“線上展會”,讓受眾在云端也可身臨其境,主辦方還邀請了50家影響力較大的“三農”新媒體“大V”,借力新媒體加強與場外觀眾的互動,圍繞不同展區的頭部企業,通過視頻、圖文、直播等新媒體手段向終端用戶傳播新產品、新技術。
受疫情影響,今年參展的人數雖然不及往年,可是卻意外地獲得“好評如潮”。一名參與農機展的展商對記者表示,“別看今年人少,但是來的人都特專業,聊得很透,質量高得不得了。一個技術問題能和你聊一上午,這個機器耕地有什么問題、入土角度不對、馬力匹配多少時會使不上勁,各種技術環節都能和展商深聊。經銷商幾臺機器弄不利索,在展會上也都一下子搞明白了。”
究其根本,陳濤認為,展會聚集了生產全鏈條的企業、設備、技術、農戶、經銷商等,所有的需求瞬間解決了。農機展縮短了經銷商、制造企業、用戶對農機的認知,獲取信息的空間和時間成本非常高效。舉個例子,我今年請了4個種馬鈴薯的農戶過來,每個人都種1萬畝以上,這些農戶說在每一個機械環節操作當中,他們都遇到了很多困惑,比如機器的問題、技術問題、偏轉角的問題、馬力問題等等,怎么解決?有沒有別的機器替代,或者怎么獲得廠家的支持,農戶忙起來他哪有那么多功夫,只能在一個很短的時間來解決,所以他們就跑到農機展來了。
契合市場的需求,這個真實需求是什么,陳濤也有非常敏銳地觀察。除了兵團和農墾之外,農業農村生產的單元不論是單個農戶還是合作社,規模都非常小。面對農機這么大的市場,單個的農戶無法獲取機器設備和技術的知識,形成巨大的信心鴻溝。合作社、聯社或者農業公司這些綜合性服務的組織,也迫切需要新的知識和技術,比如100種品牌和型號的拖拉機如何選擇,即便是經銷商也無法在一個村里或者縣里了解到國內國際所有工廠的產品和技術特征。
一名參展的經銷商表示,一年銷售額也就幾百萬,不可能什么機器都拉回去村里賣。農機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需要拖拉機,有哪些品牌和型號,各種產品的使用技巧和性能,幾個到場的廠家一對比,一天的時間就都摸清楚了。
一名到場的經銷商在逛完了一天的展會之后,欣喜地發現了更多適合當地的生產機器。“以前村里不種花生,現在該種經濟作物都種花生了,村里人都打工去了沒人收,這次來農機展花生收割機專區調研了一遍,比我一個個出差跑河北、河南、山東的企業強多了。”
過去,農機展賣得最好的產品是拖拉機和收割機。未來,陳濤預期,農村經濟類作物——花生、芝麻、甘蔗、棉花類,以及果蔬類的農機產品會更為暢銷。
農機展的變化折射出的是農村生產關系的變化。陳濤直言,“核心是黨的支農政策導致了農業生產群體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國家不斷地投入、不斷幫他們買農產品、不斷地提供補貼,農村的生產群體長得很快,所以農機的需求就釋放出來了。加上農村人口結構的變化,現在沒有人干活了,機器的需求很旺。”
一個有趣的案例是,農機業協會最早研究玉米收獲機損失率12%,結果農民嫌損失率太高都不樂意,一斤糧食都不愿意少。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到城里打工,農民也有更多地收入來源,種地反而成了一種負擔,也就不去那么計較損失率了。
這屆果蔬展燃爆了
為了讓展會更契合農機展的需求,2017以來,中國國際農機展設立了果園、蔬菜機械展示專區,參展用戶和經銷商可以輕松地逛展區,而且很容易對比各家的產品,再確定購買意向。在2017年之前,蔬菜類的機具都是分散參展,有需求的用戶只能“偶遇”蔬菜機具。
今年的果蔬專區,無論是展館面積抑或企業數量都實現了質的飛躍。相比往年,此次前來參展的企業數量增加了14%,為國際農機展進一步豐富產品內容、積累用戶數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產銷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示,2013-2018年中國蔬菜播種面積呈緩慢增長趨勢。2018年,我國蔬菜播種面積達20438.94千公頃,同比增長2.29%。
然而,我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67%,但蔬菜生產機械化水平卻不高,而且種、管、收三環節還有諸多難點和問題。為解決我國蔬菜及薯類機械化“短板”,提升機械化程度,11月14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期間,農業農村部農機鑒定總站、農機推廣總站聯合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辦了以“高效農機化主推技術助力鄉村產業富民”為主題的農機化主推技術現場演示活動暨培訓班。
本次演示活動環節,來自國內外蔬菜及薯類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等全程機械化30多臺套專用機具和配套拖拉機進行了田間作業演示。
耕整地和種植環節,山東華龍、東風井關、上海康博實業、英國史丹希、青島洪珠等企業分別演示了紅薯移栽機、精密蔬菜播種機、馬鈴薯種植機等產品;收獲環節中,韓國璟田、上海市農業機械研究所、武漢農科院引進的好泰克、東風井關、山東瑪利亞則展示了蘿卜收獲機包菜收獲機葉菜收獲機、大蒜收獲機的收獲效果。
很多現場觀眾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蔬菜薯類機械集中演示,來自河南新鄉的王先生這次就是專門來看蔬菜機具的,他家中500多畝的蔬菜大棚,每到移栽的時候都要雇很多工人,而且作業效率也不是很理想。“工人工作一天需要經常彎腰,早上精力充沛,移栽的質量比較好,可到了下午,移栽質量就明顯不如上午了,而且1個人一天下來只能完成兩畝多地。希望以后可以多一些這樣的演示活動。”
南通富來威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的一款葉菜收獲機械還帶有工業互聯網標識。目前階段,通過手機掃碼可以實現人機交互的培訓和學習,工廠提供的培訓視頻、三包手冊,使用說明書可以幫助用戶更好的使用相關的產品,同時借助云平臺可以很快的知道機具的使用的實時的位置,并開展實時輔助三包;對于智能機具,例如無人插秧機,無人收獲機械通過通信網絡信號和接入導航衛星信號可以獲取更多實時信息。
上海達匯農業機械設備公司帶來了果蔬全程機械化的解決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款智能化的水果分選系統。從進料開始就是機器人操作,然后通過 RF-ID托盤收集待選果的狀態,保證水果進入選別系統前的標準化檢測,然后通過高清晰彩色相機、稱重儀、可見光和近紅外技術對待選果進行表皮、重量、體積、顔色、缺陷、糖度來進行分級。這款產品是根據中國果品的原物特性及各種包裝、流通現況提供的選果機系統,可對桃、梨、蘋果等各種水果進行選別,可以全年常規使用,在農忙季節能夠 24小時運營。
另外在葉菜機械方面,上海達匯在參與了上海地區幾年的“機器換人”項目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今年展會上亮相的高密度葉菜移栽機,1.2米的寬幅,8行作業,株行距可調節,自走式設計一臺機械的作業效率可抵得過20個人工。研發的鎮壓起壟鋪膜機及綠葉菜收割機,已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實現了多品種綠葉菜的整地與精準收割。
農機一方面能夠提高農業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農業的效益,讓中國的農產品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現在從農產品的價格被不斷推高,早年間大米的價格在1塊上下,現在超市里的大米價格一般分為三檔——1元、5元和10元以上,越南、柬埔寨、緬甸、泰國大米的到岸價才1元多。對標這些東南亞國家,中國正在失去自身的勞動力競爭優勢,而這些都需要通過農機來提高生產力來彌補。
“我們在做未來,而不是當下”
農機展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這個時代背景,是國家對農業的持續投入,以及中國農業農村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現在國家會對糧食生產高度重視。中國耕地面積不足,能產出好的農作物的土地面積太小,人均太少,而同時牛和人爭地的矛盾凸顯。有限耕地基礎上農業需要高產,而農村有面臨勞動力缺乏的窘境。過去我們以犧牲品質來增產,現在更推崇綠色環保。
具體來說,這些變化體現在,比如,原來10個人種地,現在可能只剩下3個人了,無人駕駛依靠大數據的支撐能夠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養殖業的技術革命,比如一個溫氏股份改變了中國養雞養豬的面貌,現在完全是數字化、標準化、智能化的養殖;現在更提倡科學種田,依托大量農業數據,耕地、種植、收獲的環節都會發生很多變化。這種技術引領下的趨勢變化,正如陳濤所言,是未來農機展要緊盯的。
這些在今年的農機展已經有所體現。畜牧板塊是今年國際農機展的一大亮點,在原有畜牧展區的基礎上,今年主辦方將畜牧業概念全新升級為中國種養結合裝備展示系列活動,著重詮釋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農牧結合的現代循環農業構架。
畜牧展區5000平米的智慧農場中,主辦方花費10萬元打造了一個未來牧場,集中展示國內領先的牧場成套智能化設備解決方案。同期畜牧論壇中,主辦方不僅為觀眾帶來最前沿的畜牧業裝備技術,還專門邀請了500余位行業頂尖專家、學者以及種植和養殖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飼草、奶牛、肉牛、肉羊等產業體系的全套解決方案,助力“以種帶養,以養促種”的農業可持續發展。
在傳統印象里,灌排只是把水澆灌到作物,或是把田間多余的水排出的簡單操作。但實際上,灌排是一項與農藝、農技、農資、農機都緊密結合的重要技術。在2020中國國際農機展上,主辦方無論從產品的豐富度還是智能化的提升,都為灌排專區補充了新“能量”,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主題,在增加了產品品類的同時提升了灌排設備的科技含量,全新升級灌排設備專區。該專區匯集了多年專業從事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及高效節水灌溉的產品生產、研發、工程施工以及銷售的企業,產品包括滴灌帶、管、水帶、卷盤式噴灌機以及大型噴灌機,各種管材、管件、農用配套水泵、水肥一體化設備以及智能灌溉系統。相比去年,雖然參展的企業與展區面積基本持平,但是專區在內容的豐富程度上實現了新高度。
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是我國農機領域唯一一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在這次展會上發布了三款新品,“100馬力無人駕駛輪邊電機拖拉機”,著重從無人駕駛、分布式電控策略方向實現突破,簡化傳動系,提高傳動效率;“8-12kg/s多功能聯合收獲機”,以全液壓驅動的方式實現對行、間隙調整的自動化,并通過快速更換割臺實現對小麥、水稻、玉米、油菜等多種作物的聯合收獲;“農機裝備數字化研發平臺”,通過數字化的手段,解決數字化設計創新過程中的信息孤島等重大問題,有效地縮短農機裝備創新設計周期,加速農機裝備創新迭代優化過程。
同時,中國首臺5G+氫燃料電動拖拉機也在展會上亮相,它在“超級拖拉機I號”基礎上,中國首臺基于5G,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無人駕駛電動拖拉機。特點是與“超級拖拉機I號”充電兩小時相比,它只需要3分鐘就可以加氫完畢。24小時待命,隨時可以繼續工作,更快速、更清潔、更節能。使用5G移動通信技術,能夠實時感知整車運行狀態及周邊作業環境,通過5G具備的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等特性,實現真正的農業無人化。
智能農機與智慧農業、未來牧場等展品的亮相,凸顯我國在農業機械科技、制造方面逐步走向世界前列的標志。而且由于國外諸多農機展的停辦,許多企業都選擇在本次展會上發布和展示代表著國際頂尖水平的農業機械產品,使得今年展會的觀賞性大幅提升。
“我們在做未來,而不是在做當下”,在談起中國國際農機展的未來,陳濤也在勾畫出一張藍圖,并表示要要緊緊盯住農業產業結構的變化、農村的變化,以及技術和科技的變化。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ue180.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